【摘要】民间资本进入保险领域相对容易,但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盈利。“现在我们想要低调做事,不方便接受采访。”这句渐渐成了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业后面对媒体最常说的一句话,反映了目前民营企业在投资保险公司后,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在国内金融领域中,保险行业不但对外开放最早最彻底,也是对民间资本限制较少的行业。
“非公36条”一直被民营企业奉为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圣经”。然而,由于细则迟迟未出,民营企业在进入许多其他传统垄断行业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玻璃门”,但在保险领域,似乎并不是这样。
“新36条”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表示,在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方面,保险业在过去5年做得很好,中国保险市场上民间资本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40%,远高于其他金融行业。
在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相当数量的公司都具有民营背景。
“中国对于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并没有限制。”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开涛对本刊记者表示。
关于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市场准入,根据2009年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以及《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保险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且都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上述两种中介机构的组织形式可以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公估机构,现行《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中规定,公估机构的组织形式还可以是合伙企业。
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注册资本或出资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由此看来,民营企业若想设立或投资一家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并非难事。
从中国法律法规、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中的规定来看,民间资本进入保险公司,也并无身份方面的特殊限制。
民间资本若想投资成立一家保险公司,除了要符合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规定以外,只需经过中国保监会批准即可。
“许多保险公司都拥有民营背景。”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对本刊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中国设立保险公司的基本原则为许可设立原则,即设立保险公司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且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
从上述规定看来,对于民间资本投资保险公司,监管层也并无严格限制。
不仅如此,根据2010年5月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监管层还放宽了原先单个股东出资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定。
“国家一直都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而保险行业在这一方面是做得最好的。”王稳说,“石油等垄断行业,民间资本进入的例子比较少,银行业也比较少,保险业相对较多。”
据悉,在近两年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中,利安人寿、前海人寿、众诚汽车保险、锦泰财险等都具有鲜明的民资背景。
而前几年成立的保险公司中,合众人寿、生命人寿的控股股东均为民营企业。
王稳说:“从十四大确立改革方向后,中央一直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后,提出‘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革’战略,许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小的企业通过拍卖、改组等方式已经民营化。90年代以来,民营化之路一直在进行。近几年,新设立的保险公司都具有民营背景。”
“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资本鼓励的方针没有变化,而且这两年来民营资本也在大举进入各行业,国家对于其进入保险行业并无严格限制。”王稳说,“这个渠道是通畅的,没有限制民间资本的进入,包括保险公司、中介公司。”
“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公司并非新鲜事物,而且非常普遍。”他说。
从保监会近几年接连批准设立了多家保险公司来看,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印证。
市场盈利是关键
除了保监会已经批准开业的保险公司以外,保监会近期还批准筹建了一些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2011年9月,复兴集团与美国保德信集团宣布,已获批筹建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双方持股比例各为50%,公司将于今年四季度开业。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坦言,保险公司的盈利一般要等8年时间,复星会做好一个长期的投资准备。
设立保险公司的前5?8年,保险公司不会盈利。这似乎已是业内共识。
“一些民营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盈利。”某国企背景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通常民营企业与我们谈的时候,都会问:什么时候会盈利?百分之多少?在第一年不盈利的时候,民营企业就坐不住了,不断追问:怎么还在亏钱?”
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具有复兴集团一般雄厚的实力,这毫无疑问是民营企业投资保险公司的一大障碍。
看来,摆在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公司面前的障碍,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的问题。
“前几年,个别民营保险公司刚成立一年就不见踪影了,资金跟不上。而一些想要投资保险公司的民营企业,甚至出现了还没等保险公司开业,就已经撤资的情况。”某民营保险公司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
郝演苏认为,尽管在过去5年,中国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业参与增资扩股和改革的规模、速度远远超过银行和证券业,但仍然达不到市场所需的量。现在提出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确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
在另一方面,他也提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民间资本有多大能力进入,有能力进入的又有多大的意愿进入的问题。在过去5年中,中国保险业并没有给民间资本带来很高的回报,市场上最赚钱的不是纯外资公司,也不是中外合资公司,而是那些参股外资股份在25%以下的,成为中资保险公司股东的外资机构,他们通过股权溢价赚得巨大收益,而不是靠投资收益和资本收益。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微博)表示,民营资本的进入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活力,但同时,民营资本的逐利性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他指出:“寿险业盈利一般要6?7年,产险也要2?3年。”
而一些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耐心或实力,等到其所投资的保险公司盈利的那一天,这或许也是险企股东频繁变更的原因之一。
2004年年底,保险业结束入世过渡期,保监会适时开闸,新批18家保险公司集中浮出水面。
然而,在这18家获准筹建的保险公司正式展业时,其股东变更之迅速令人惊讶。
除少数一两家公司外,其他公司开业时的股东与筹备时发起股东相比,已面目全非。保险公司遭遇股东频繁变卦的无奈,使得当时对于民资进入保险业的质疑之声四起。
在这18家保险公司之后设立的一些保险公司,如幸福人寿,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2011年11月,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公告显示,某寿险公司股东拟转让其所持1亿股约4.31%的股权。该股东后被证实为幸福人寿的股东中国中旅集团。
消息传出便引来多方猜测,有人称中旅集团此举出于战略考虑,也有人认为,该公司退出的原因可能更多还是在经过几年投资之后,看不到有回报的迹象。
2011年,至少有18家险企股东变更。股东变更的原因被媒体总结为:因保险公司难盈利而退出,如天安保险;为上市理顺股权,如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微博);民营资本集体退出,代之以国企的狂飙突进,如都邦保险;子公司将所持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给集团公司,如君龙人寿(微博)等。
而2012年第一季度还未过去,就陆续传出英大泰和、信泰人寿、泰康人寿、太保及阳光保险股东变更的消息。
其中,参股阳光保险刚两年的天汇恒通投资有限公司,将所持股份分别转让给深圳市神州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新湖控股有限公司后,彻底退出阳光保险。
“混搭”成趋势
在新设立的几家地方保险公司中,地方国企与民资“混搭组合”似乎成为趋势。
利安人寿由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7.60,-0.04,-0.52%)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紫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国有大型企业和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月星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其中,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持股占比20%,是最大股东。
而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也由几家大型地方国企以及上市公司构成。
2011年6月成立的众诚汽车保险,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为广汽集团、广汽部件、广汽商贸、粤财信托、粤科及长隆集团。
早些年成立的一些保险公司,在进行了数次股权变更后,这一特征也在其股权结构上得以显现。
就民生人寿而言,从目前的股权结构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持有民生人寿股份。而其主要股东变为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汇仁集团医药科研营销有限公司、上海东沪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15.26,0.11,0.73%)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再如老牌险企生命人寿,目前持股比例5%以上股东为深圳国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信投资控股、深圳洲际通商投资、深圳赢德置地、首钢总公司、大连实德集团等。
不过,前不久保监会刚刚批准开业的前海人寿,其筹建股东悉数为民营资本,由深圳6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筹建。前述由复星集团及美国保德信携手成立的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目前也并无国企介入,该公司也是中国唯一的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
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民营资本与保险公司在“相爱”之后,能否“长相厮守”,仍需拭目以待。
【慧择提示】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别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尽如人意,民营资本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股东有增资的压力;也可能是由于民营资本入股保险公司时,就没有做好长期投资的规划,所以选择退出;还有可能是保险公司自身发展模式、公司管理制度以及合作模式出现问题。
在国内金融领域中,保险行业不但对外开放最早最彻底,也是对民间资本限制较少的行业。
“非公36条”一直被民营企业奉为进入传统垄断行业的“圣经”。然而,由于细则迟迟未出,民营企业在进入许多其他传统垄断行业的过程中都遇到了“玻璃门”,但在保险领域,似乎并不是这样。
“新36条”明确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微博)表示,在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方面,保险业在过去5年做得很好,中国保险市场上民间资本所占比重已经超过了40%,远高于其他金融行业。
在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相当数量的公司都具有民营背景。
“中国对于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并没有限制。”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开涛对本刊记者表示。
关于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市场准入,根据2009年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以及《保险经纪机构监管规定》,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保险经纪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且都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上述两种中介机构的组织形式可以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公估机构,现行《保险公估机构监管规定》中规定,公估机构的组织形式还可以是合伙企业。
设立保险公估机构,注册资本或出资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由此看来,民营企业若想设立或投资一家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并非难事。
从中国法律法规、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中的规定来看,民间资本进入保险公司,也并无身份方面的特殊限制。
民间资本若想投资成立一家保险公司,除了要符合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规定以外,只需经过中国保监会批准即可。
“许多保险公司都拥有民营背景。”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对本刊记者表示。
实际上,在中国设立保险公司的基本原则为许可设立原则,即设立保险公司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且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的批准。
从上述规定看来,对于民间资本投资保险公司,监管层也并无严格限制。
不仅如此,根据2010年5月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监管层还放宽了原先单个股东出资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定。
“国家一直都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而保险行业在这一方面是做得最好的。”王稳说,“石油等垄断行业,民间资本进入的例子比较少,银行业也比较少,保险业相对较多。”
据悉,在近两年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保险公司中,利安人寿、前海人寿、众诚汽车保险、锦泰财险等都具有鲜明的民资背景。
而前几年成立的保险公司中,合众人寿、生命人寿的控股股东均为民营企业。
王稳说:“从十四大确立改革方向后,中央一直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1994年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后,提出‘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革’战略,许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小的企业通过拍卖、改组等方式已经民营化。90年代以来,民营化之路一直在进行。近几年,新设立的保险公司都具有民营背景。”
“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资本鼓励的方针没有变化,而且这两年来民营资本也在大举进入各行业,国家对于其进入保险行业并无严格限制。”王稳说,“这个渠道是通畅的,没有限制民间资本的进入,包括保险公司、中介公司。”
“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公司并非新鲜事物,而且非常普遍。”他说。
从保监会近几年接连批准设立了多家保险公司来看,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印证。
市场盈利是关键
除了保监会已经批准开业的保险公司以外,保监会近期还批准筹建了一些保险公司,这些保险公司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2011年9月,复兴集团与美国保德信集团宣布,已获批筹建一家合资寿险公司,双方持股比例各为50%,公司将于今年四季度开业。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坦言,保险公司的盈利一般要等8年时间,复星会做好一个长期的投资准备。
设立保险公司的前5?8年,保险公司不会盈利。这似乎已是业内共识。
“一些民营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盈利。”某国企背景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通常民营企业与我们谈的时候,都会问:什么时候会盈利?百分之多少?在第一年不盈利的时候,民营企业就坐不住了,不断追问:怎么还在亏钱?”
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具有复兴集团一般雄厚的实力,这毫无疑问是民营企业投资保险公司的一大障碍。
看来,摆在民营资本进入保险公司面前的障碍,不是“能不能”,而是“愿不愿”的问题。
“前几年,个别民营保险公司刚成立一年就不见踪影了,资金跟不上。而一些想要投资保险公司的民营企业,甚至出现了还没等保险公司开业,就已经撤资的情况。”某民营保险公司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
郝演苏认为,尽管在过去5年,中国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业参与增资扩股和改革的规模、速度远远超过银行和证券业,但仍然达不到市场所需的量。现在提出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的确可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
在另一方面,他也提出,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民间资本有多大能力进入,有能力进入的又有多大的意愿进入的问题。在过去5年中,中国保险业并没有给民间资本带来很高的回报,市场上最赚钱的不是纯外资公司,也不是中外合资公司,而是那些参股外资股份在25%以下的,成为中资保险公司股东的外资机构,他们通过股权溢价赚得巨大收益,而不是靠投资收益和资本收益。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微博)表示,民营资本的进入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活力,但同时,民营资本的逐利性也带来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他指出:“寿险业盈利一般要6?7年,产险也要2?3年。”
而一些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耐心或实力,等到其所投资的保险公司盈利的那一天,这或许也是险企股东频繁变更的原因之一。
2004年年底,保险业结束入世过渡期,保监会适时开闸,新批18家保险公司集中浮出水面。
然而,在这18家获准筹建的保险公司正式展业时,其股东变更之迅速令人惊讶。
除少数一两家公司外,其他公司开业时的股东与筹备时发起股东相比,已面目全非。保险公司遭遇股东频繁变卦的无奈,使得当时对于民资进入保险业的质疑之声四起。
在这18家保险公司之后设立的一些保险公司,如幸福人寿,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2011年11月,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公告显示,某寿险公司股东拟转让其所持1亿股约4.31%的股权。该股东后被证实为幸福人寿的股东中国中旅集团。
消息传出便引来多方猜测,有人称中旅集团此举出于战略考虑,也有人认为,该公司退出的原因可能更多还是在经过几年投资之后,看不到有回报的迹象。
2011年,至少有18家险企股东变更。股东变更的原因被媒体总结为:因保险公司难盈利而退出,如天安保险;为上市理顺股权,如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微博);民营资本集体退出,代之以国企的狂飙突进,如都邦保险;子公司将所持保险公司的股权转让给集团公司,如君龙人寿(微博)等。
而2012年第一季度还未过去,就陆续传出英大泰和、信泰人寿、泰康人寿、太保及阳光保险股东变更的消息。
其中,参股阳光保险刚两年的天汇恒通投资有限公司,将所持股份分别转让给深圳市神州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新湖控股有限公司后,彻底退出阳光保险。
“混搭”成趋势
在新设立的几家地方保险公司中,地方国企与民资“混搭组合”似乎成为趋势。
利安人寿由江苏省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凤凰出版传媒(7.60,-0.04,-0.52%)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汇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紫金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国有大型企业和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月星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知名民营企业发起设立。其中,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持股占比20%,是最大股东。
而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也由几家大型地方国企以及上市公司构成。
2011年6月成立的众诚汽车保险,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为广汽集团、广汽部件、广汽商贸、粤财信托、粤科及长隆集团。
早些年成立的一些保险公司,在进行了数次股权变更后,这一特征也在其股权结构上得以显现。
就民生人寿而言,从目前的股权结构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持有民生人寿股份。而其主要股东变为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通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汇仁集团医药科研营销有限公司、上海东沪投资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15.26,0.11,0.73%)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再如老牌险企生命人寿,目前持股比例5%以上股东为深圳国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华信投资控股、深圳洲际通商投资、深圳赢德置地、首钢总公司、大连实德集团等。
不过,前不久保监会刚刚批准开业的前海人寿,其筹建股东悉数为民营资本,由深圳6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筹建。前述由复星集团及美国保德信携手成立的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目前也并无国企介入,该公司也是中国唯一的民营资本与外资合资的寿险公司。
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民营资本与保险公司在“相爱”之后,能否“长相厮守”,仍需拭目以待。
【慧择提示】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个别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尽如人意,民营资本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股东有增资的压力;也可能是由于民营资本入股保险公司时,就没有做好长期投资的规划,所以选择退出;还有可能是保险公司自身发展模式、公司管理制度以及合作模式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