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侨兴私募债违约,浙商财险2016年保证保险巨亏,成为2016年亏损最多的一家财险公司。该公司随即启动增资计划,注册资本金拟从15亿元增加到30亿元。
综合偿付能力下滑至90%
浙商财险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从97%、159%下滑至45%、90%。
除了偿付能力下降,浙商财险还面临现金流吃紧的难题。数据显示,今年1-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4亿元,同比下降1.48亿元。对此,浙商财险表示,这主要受“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同比增速低于“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款项的现金”和“支付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增速的影响。
据了解,今年1-6月,浙商财险“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同比增加3.21亿元,但是“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款项的现金”同比增加4.96亿元,“支付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同比增加1.3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1.3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其中,“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同比减少67.53亿元,“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69亿元。
7月4日,浙商财险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显示,注册资本金从15亿元增加到30亿元,增资金额为15亿元。此次增资以向原股东发行股份的方式实施,总计发行股份数量15亿股,每股1元,由全体现有股东按照股份持有比例同比例认购增发的股份。对于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大幅下滑,浙商财险表示:本季度末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计算口径不含已到位的15亿元增资款,增加计提已到位的15亿元注册资本金后,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将有极大幅度的提升。受15亿元增资款的影响,浙商财险二季度综合流动比率3个月内高于200%,但是一年以上仍低于100%,仅为53.32%。
踩雷侨兴私募债成“亏损王”
浙商财险2016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保险业务收入35.02亿元,同比上升4.5%;投资收益0.76亿元,同比下降72%。净利润-6.49亿元,同比下降1372%。其营业支出中仅赔付支出一项就占到23.5亿元,相较2015年增加4.4亿元,而这主要祸起侨兴私募债违约事件。
2014年12月-2015年1月,浙商财险分别与投保人惠州侨兴电讯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兴电讯公司”)和惠州侨兴电信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兴电信公司”)签订私募债的货币履约保证保险。由于侨兴电讯公司和侨兴电信公司无法偿还债务,浙商财险履行了保证保险赔付责任。
这对于一家净资产仅13亿元的财险公司而言,无异于重大打击。年报数据显示,浙商财险近年来净利润都在1亿元以下波动,2011-2015年,分别实现净利润0.15亿元、0.31亿元、-0.55亿元、0.32亿元、0.52亿元。因为去年踩雷侨兴私募债违约事件,该公司业绩亏损6.49亿元,居财险公司之首。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证保险在中国属于一种全新伪业务,因消费者恶意逃债严重,保险公司陷入众多诉讼之中且追偿难度极大。实际上,鉴于保证保险的风险性,其应用范围在英美等国都是特定的,尤其是不涉及借贷合同项下的借贷保证。而中国实务界却在贷款合同中大量使用保证保险,企图利用保险的办法一举三得:保证银行贷款安全、扩大保险公司业务和刺激国民消费,结果却事与愿违,保险公司成为最大受害者。
信保业务新业务或面临暂停
保证保险面临的金融交叉风险亦不可忽视,保监会也三令五申提示其中风险并发文严厉整治。
7月20日,保监会发布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设置了准入门槛。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上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当不低于75%,且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低于上述要求的,应当暂停开展信保新业务,并可在偿付能力满足要求后恢复开展信保业务。从浙商财险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不难看出, 浙商财险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45%以及90%,低于监管要求。
据了解,浙商财险一直比较重视信用保证保险产品,早在2012年就与杭州银行签订了关于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合作协议,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准事业部模式的保证保险项目组,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此次在信用保险栽了“大跟头”,浙商财险正在不断调整策略,该公司表示:“2016年下半年,公司对保证保险业务进行了策略调整,对单笔投保额大、风险集中的业务进行控制,重点开展单笔投保额小、风险分散的业务。”
慧择提示:踩雷侨兴债,浙商财险偿付碰红线,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浙商财险核心偿付能力与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45%以及90%,均已低于监管红线。在信用保证保险新规下,该公司或将面临暂停开展信保新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