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已成为养老金管理和养老产业投资的主力军。”日前,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在企业年金市场上,保险机构一直是主力投资管理人,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资产增速均高于企业年金市场整体增速。
一位保险机构人士也表示:“未来二十年内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早已引发各相关行业的布局。”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
随着税延养老险政策即将落地,养老保险三支柱的发展都迎来了重要利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启市场化运作,职业年金即将落地,企业年金平稳发展。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敬惠在6月24日举办的在第十二届中国圆桌会议上也公开表示:“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养老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其替代率正在逐年下降。徐敬惠提到:“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建立之初,替代率维持在70%左右,然而2000年以后,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替代率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2014年的45%,已经处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划定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线之内。”
为了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水平,实现基金保值增值,2016年10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名单,首次将华泰资产、泰康资产、人保资产、长江养老、平安养老和国寿养老等6家保险资管机构和养老保险公司纳入范围。
6月2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首届中国保险峰会上,曹德云表示:“在企业年金市场上,保险机构一直是主力投资管理人,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资产增速均高于企业年金市场整体增速。”
从市场份额看,截至2016年底,保险机构在企业年金法人受托的市场份额为74.5%,其中,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在全部10家法人受托机构中排在前两位;保险机构在投资管理的市场份额为53.7%,其中,平安养老、泰康资产、国寿养老分别以1522亿元、1490亿元和1263亿元受托投资管理年金资产规模,在全部21家投资管理机构中分别排在前三位。
此外,在已发行的179只企业年金养老产品中,由保险机构发行的产品多达约100只,其中不乏长期业绩优异的各类型产品。
徐敬惠表示,保险机构承担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核心管理职责。截至2017年3月底,保险业共为5.3万家企业提供企业年金受托管理服务,覆盖1049万职工,累计受托管理资产5419亿元,市场份额达到75%,负责投资管理的资产余额5968亿元,市场份额达到54%。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针对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的启动,预计职业年金每年新增规模也在千亿元左右,至2020年有望接近万亿元,也是一个值得保险机构关注的大市场。
主战场仍在个人商业保险
尽管目前保险业全面、深度参与了养老保障体系各个领域的建设,但个人商业保险仍然是各家机构争夺的主战场。在个人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方面,徐敬惠认为,“保险机构一直在努力推动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政策出台,从方案设计、产品精算、服务支持等方面建言献策。”
业内人士指出,税延养老险的推出,必将激发居民对于商业养老险的需求,做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在社保养老、企业年金之外,对于完善养老体系意义重大。
“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退休保障类产品,积累养老和医疗资金7.7万亿元,与此同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加快发展信托型的个人养老保障产品,截至2016年底,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徐敬惠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截至2017年5月,已开业的养老保险公司共有7家,筹建中有1家,主要经营企业年金、团体保险和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近年来,保险机构在“养老+”方面也有诸多尝试。曹德云近日透露,截至目前,保险业共有8家保险公司投资了28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近670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超过237亿元,全部建成时可以提供33万张床位。
“未来二十年内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预测将快速增长至4.2亿,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早已引发各相关行业的布局。”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透露,2014年起,太平人寿已开始积极探索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的互动模式,在规划建设自有养老社区品牌之外,近期还首次携手社会优质养老社区,协同搭建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保险公司开发销售税延养老险的积极性将比税优型健康险要高,一是养老金产品有储蓄功能,有利于做大保费规模;二是今年理财保险被严监管后,行业面临产品荒,需要开发有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
一位保险机构人士也表示:“未来二十年内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早已引发各相关行业的布局。”
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
随着税延养老险政策即将落地,养老保险三支柱的发展都迎来了重要利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开启市场化运作,职业年金即将落地,企业年金平稳发展。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敬惠在6月24日举办的在第十二届中国圆桌会议上也公开表示:“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的养老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实上,在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其替代率正在逐年下降。徐敬惠提到:“基本养老保险在制度建立之初,替代率维持在70%左右,然而2000年以后,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替代率持续下降,从1997年的70.79%下降到了2014年的45%,已经处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划定的养老金替代率警戒线之内。”
为了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水平,实现基金保值增值,2016年10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发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名单,首次将华泰资产、泰康资产、人保资产、长江养老、平安养老和国寿养老等6家保险资管机构和养老保险公司纳入范围。
6月22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首届中国保险峰会上,曹德云表示:“在企业年金市场上,保险机构一直是主力投资管理人,受托管理和投资管理资产增速均高于企业年金市场整体增速。”
从市场份额看,截至2016年底,保险机构在企业年金法人受托的市场份额为74.5%,其中,国寿养老、平安养老在全部10家法人受托机构中排在前两位;保险机构在投资管理的市场份额为53.7%,其中,平安养老、泰康资产、国寿养老分别以1522亿元、1490亿元和1263亿元受托投资管理年金资产规模,在全部21家投资管理机构中分别排在前三位。
此外,在已发行的179只企业年金养老产品中,由保险机构发行的产品多达约100只,其中不乏长期业绩优异的各类型产品。
徐敬惠表示,保险机构承担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核心管理职责。截至2017年3月底,保险业共为5.3万家企业提供企业年金受托管理服务,覆盖1049万职工,累计受托管理资产5419亿元,市场份额达到75%,负责投资管理的资产余额5968亿元,市场份额达到54%。
值得关注的是,业内人士指出,随着针对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的启动,预计职业年金每年新增规模也在千亿元左右,至2020年有望接近万亿元,也是一个值得保险机构关注的大市场。
主战场仍在个人商业保险
尽管目前保险业全面、深度参与了养老保障体系各个领域的建设,但个人商业保险仍然是各家机构争夺的主战场。在个人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方面,徐敬惠认为,“保险机构一直在努力推动个人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政策出台,从方案设计、产品精算、服务支持等方面建言献策。”
业内人士指出,税延养老险的推出,必将激发居民对于商业养老险的需求,做强养老金第三支柱,在社保养老、企业年金之外,对于完善养老体系意义重大。
“保险机构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退休保障类产品,积累养老和医疗资金7.7万亿元,与此同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加快发展信托型的个人养老保障产品,截至2016年底,市场规模约为1200亿元。”徐敬惠在上述会议上表示。
截至2017年5月,已开业的养老保险公司共有7家,筹建中有1家,主要经营企业年金、团体保险和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近年来,保险机构在“养老+”方面也有诸多尝试。曹德云近日透露,截至目前,保险业共有8家保险公司投资了28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近670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超过237亿元,全部建成时可以提供33万张床位。
“未来二十年内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预测将快速增长至4.2亿,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早已引发各相关行业的布局。”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透露,2014年起,太平人寿已开始积极探索养老产业与保险业务的互动模式,在规划建设自有养老社区品牌之外,近期还首次携手社会优质养老社区,协同搭建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保险公司开发销售税延养老险的积极性将比税优型健康险要高,一是养老金产品有储蓄功能,有利于做大保费规模;二是今年理财保险被严监管后,行业面临产品荒,需要开发有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