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月保费计,78家寿险公司(除三家养老险公司)总保费同比下降了28.4%,显示寿险转型艰难。比如,在大型寿险公司中,国寿股份单月总保费下降38%,以安邦人寿为代表的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单月总保费跌幅达九成以上。
有意思的是,中小险企4月单月保费增长分化明显。其中,24家公司降幅超过五成,但以工银安盛等为代表的银行系险企保费增长显着,同比增幅超过200%,显示在当前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银行系股东优势凸显。
和谐健康退出前十
今年1~4月,寿险公司总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为:国寿股份(3105亿元)、平安寿险(2154亿元)、安邦人寿(1907亿元)、华夏人寿(900亿元)、太保寿险(895亿元)、泰康人寿(758亿元)、人保寿险(756亿元)、富德生命人寿(723亿元)、太平人寿(656亿元)、新华保险(459亿元)。
从保费增速而言,今年1~4月,在总保费前十中的平安寿、太保寿险和太平人寿保费增速均超过30%,分别为36%、35%和33%。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新华保险保费缩水严重,总保费分别同比下降了27%、34%和18%,此外,人保寿险总保费同比下降了4.8%。
记者注意到,与去年同期寿险业总保费前十相比,和谐健康退出前十,“老七家”中的太平人寿上位,这显示出在监管重压之下新锐公司排位落后,而老牌险企地位重新崛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保费格局变动对上市保险公司影响偏利好。在公司间竞争格局方面,四家上市公司4月原保费收入市占率与去年同期平行,维持在40%左右,但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市占率由去年全年的23%上行至32%。监管重拳对上市公司的成本结构优化与市占率复苏均构成利好。
以4月的单月保费而言,部分大型寿险公司的保费下滑明显。寿险“老大哥”国寿股份单月保费同比下降38%。4月,平安人寿当月总保费则同比增长三成,高出了前者近35亿元,成为当月的寿险市场一哥。此外,新华保险单月保费同比下降了15%。
与传统寿险相比,以安邦人寿为代表的新锐寿险4月单月保费则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数据显示,安邦人寿4月保费仅为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02亿元下降了96%;“安邦系”旗下的和谐健康4月保费为1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3亿元下降了94%。
多达31家寿险公司4月单月的总保费,占今年1~4月的总保费比例不足10%。
银行系险企股东优势凸显
以单月保费而言,78家寿险公司总保费同比下降了28.4%。其中,一半公司单月保费出现下滑,24家公司的下降幅度超过五成。对于大量发行短期限高现价产品的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来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部分中小险企的4月单月总保费数据显示,弘康人寿当月保费为9亿元,同比下降87%;珠江人寿当月保费为15亿元,同比下降67%;上海人寿当月保费为6亿元,同比下降62%。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人寿、君康人寿两家资产驱动负债型寿险大户4月单月总保费下滑也近六成,单月保费数据分别为28亿元、24亿元。
不过,同为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的天安人寿、华夏人寿4月单月总保费分别为63亿元、157亿元,分别增长了119.26%、92.59%,显示转型效果良好。此外,国华人寿4月单月保费为54亿元,同比增长718%;恒大人寿4月单月保费为19亿元,同比增长99%。
整体而言,4月单月保费增长出现分化,一些公司的增长十分显着。其中,中融人寿从去年4月的接近零保费,增长至2017年4月的6亿元,保费增长也录得行业最高。2015年底,中融人寿曾因偿付能力告急,曾收到监管停止开展新业务并暂停增设分支机构的处罚。随着股东调整的到位,中融人寿正在逐步恢复业务增长。此外,渤海人寿因基数较低,4月单月保费同比增长470倍,为5亿元。
4月单月保费增长分化的情况在银行系保险公司中也较为明显。其中,招商信诺、光大永明、建信人寿分别同比下降55%、53%和44%。与此同时,工银安盛、交银康联、中邮人寿则分别同比大增236%、206%和149%,农银人寿也同比增长了77%以上。
目前多家银行网点均独家销售旗下保险公司产品,显示在银保渠道销售难度增加之际,银行系股东优势凸显。
此外,昆仑健康4月单月总保费出现负值,为负1664万元。对此,一位昆仑健康内部人士表示,单月保费为负主要是受监管影响公司老产品停售、同时新产品未能及时获得审批、及满期退保等因素共同影响。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随着新产品的获批,5月份保费收入已恢复正常。
随着寿险保费收入增速的整体放缓,险企的盈利能力更备受考验,其中投资管理就成为了重要的一环。随着政府对险资投资实体经济和基础建设的支持和鼓励,未来险资在“其他投资”的投资占比将会继续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