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去年净利润一枝独秀
从2016年年报来看,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四家上市险企去年赚取的保费分别同比增长26.23%、17.65%、15.95%和0.29%。不过,由于受到责任准备金评估上调和投资收益回落的双重压力,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大多有所下滑,仅中国平安一家凭借综合金融战略推升零售客户利润贡献,净利润逆势增长15.11%,其余3家公司净利润分别下跌44.88%、31.99%和42.54%。
数据显示,这四家险企2016年在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分别为49%、54%、56%和36%,均已创历史新高。
不过,由于2016年股债双杀,险企的投资收益普遍不佳。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2016年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3%、4.56%、5.2%和5.1%,较2015年同期分别减少2.5、1.83、2.1和2.4个pct.,并且低于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的5.66%。“年初至今,沪深300上涨4.08%,中小板指上涨2.6%,创业板指下跌7%,投资环境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我们预计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将提升至6%,对营收及净利的贡献奖改善明显。”基于价值高成长和估值底部的综合判断,高建认为险企的配置机会已经到来。
上市险企3月保费收入环比大增
事实上,从保险公司最新披露的3月保费收入数据已可以看出触底回升的趋势。
数据显示,3月份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结束了2月集体环比下行的局面,打了一场“翻身仗”。其中,新华保险3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136.95亿元,环比上涨107.36%,在4家上市险企中增速最快。中国人寿紧随其后,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63亿元,环比增长96.17%。中国太保当月整体原保险保费收入304.7亿元,环比增加57.04%。中国平安3月整体原保险保费收入501.41亿元,环比上升22.79%。
同比来看,中国平安涨幅最大,该集团旗下4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共计2110.05亿元,对比去年同期1553.79亿元的业绩同比上涨35.8%。中国太保次之,同比增加29.48%。中国人寿今年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2462亿元,在4家大型上市险企保费收入排行榜中位居首位,对比去年同期2016亿元的业绩同比提升22.12%。
加息周期前期正是配置良机
安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赵湘怀认为,与中小保险公司相比,上市保险公司业务结构更加优化,监管趋严有助于提升其市场份额。
“加息周期前期正是配置保险股的良机。”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进一步指出,“首先,加息周期启动后,保险公司新增固定收益类资产(银行存款、债券、非标等)收益率逐渐上升,可拉动整体投资收益率上行。同时,保费端的管理方式导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分红率、万能险结算利率的调整会大幅滞后,保单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会显着小于投资收益率,加上中国寿险市场投资资产规模将延续较快增长,故利差扩大是确定性趋势;其次,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基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750天移动平均值,因此利率上行有利于准备金计提规模的减少,从而增加当期以及未来利润。”
2007年以来的加息周期前期和降息周期末期,保险股确实相对大盘股有着较强表现;而降息周期前期和加息周期后期,保险股走势相对较弱。
投资标的上,中信证券分析师邵子钦认为四个A股保险股的投资价值排序依次为: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凭借综合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整体优势,以及保险业务的稳健发展,业绩稳定,建议重点关注。”中银国际非银金融分析师罗惠洲也表示。
随着“偿二代”的落地,业务结构的优化一方面降低了对资本金的占用,另一方面提升了对新业务价值的贡献。他预计2017年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将继续保持25%以上的增速,业务品质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