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哪些寿险产品卖得最好
近日,上市险企公布年报中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跻身前五的保险产品经营情况”一栏,统计了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寿险及新华保险4家上市险企2016年最畅销产品的销售情况。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原保险保费收入能真正反映一个保险公司的规模实力。数据显示,上市险企中,去年销量最好的单品是中国人寿发售的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 款),去年原保险保费收入高达38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原保费收入排名前五位的保险产品全部来自中国人寿,除了鑫丰新两全保险(A 款)外,鑫年金保险、鑫福年年年金保险、鑫如意年金保险等均跻身前五,单款原保险保费收入至少在224亿元以上。
此外,平安人寿的尊宏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平安福终身寿险、新华保险的惠福宝二代年金保险及中国太保的金佑人生终身寿险(分红型)A款(2014版)等6款产品原保险保费收入均超百亿元。
集保障与理财功能更受欢迎
例如,去年销售冠军为国寿鑫丰新两全保险(A 款)保险,保费收入高达381亿元。从保险条款来看,该产品保险责任主要包括满期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及意外身故保险金三个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意外身故保险金,如果投保人是由于意外伤害并且在意外伤害之日起180天内因意外伤害身故,那么公司将赔付意外身故保险金的3倍,显然,该款产品对意外身故保障一项更为倾斜。
据了解,该产品的保费是一次性交齐,那么,收益率如何呢?据媒体报道,如果一位30周岁投保人一次性交纳保险费10万元,5年期满后即可按基本保险金额领回11.8万元,简单计算年化收益率大约为3.6%,高于目前银行存款。
热销产品第八名来自新华保险,其中,惠福宝二代年金保险的保险责任与国寿类似,不过满期年限长至10年,包括生存保险金、期满保险金及身故保险金三个部分。以35岁的男性为例,一次性交约10万元,按照条款,10年后该男性将获得14.71万元,简单计算年化收益率大约为4.7%。
分红型产品方面,可以以平安人寿的尊宏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为例,2016年获得了207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按照官方给出的投保案例,如果王先生为其妻子李女士(30 岁)投保平安尊宏人生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基本保险金额 50000元,交费期为 3 年,年交保费约为 16.85万元,总交保费达50.56万元,指定身故保险金受益人为儿子小王,假设李女士 65 周岁的保单周年日后不幸身故。
那么李女士将能够领取生存保险金、祝福保险金等总计约30多万元,其儿子小王获得约53万元的身故保险金,相对于此前所交50.56万元保费,显然保险公司给付的保险金增加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案例并未加上分红的效益,如果加上分红效益,那么被保险人能获得更大的回报。从保费来看,这款产品更适合收入较高且寻求收益稳定的人群。
仅有三款重疾险上榜
随着保险理念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配置重大疾病保险。去年,有三款重疾险登上了险企保费收入前五名的榜单,包括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保险及新华保险的健康无忧C款重大疾病保险、健康福星增额(2014)重大疾病保险,保费规模分别为224亿元、59亿元、44亿元。
据了解,中国人寿的康宁终身保险已于2008 年停售,目前仅靠续期保费就能维持如此高的保费收入。2009年,公司开始销售康宁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不过新升级的产品未能延续辉煌,跻身公司前5。
另外两款产品来自新华保险,自2016年万峰担任公司董事长以来,公司进入转型期,大力发展长期期交型产品,以发展保障型产品为重点,2016年公司有两款重疾险产品保费收入跻身前五,说明转型确实出现了成效。
那么这两款重疾险产品到底怎么样?首先来看健康无忧C款重大疾病保险,以30岁的女性为例,基本保额20万元,年交4240元,连续交30年即可获得终身保障,保障范围包括15类轻疾及60类重疾,比较常见的有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
如果180天内因疾病发生轻疾,保险公司不予赔付,如果因意外发生轻疾,保险公司将赔付基本保额的20%,即4万元。如果因疾病原因在180天内发生重疾,那么保险公司将赔付4664元,合同终止,如果因意外原因发生重疾或在180天后确诊初次发生重疾,将一次性赔付20万元。
第二款产品是健康福星增额(2014)重大疾病保险,该保险责任包括重大疾病保险金、身故保险金及投保人意外伤害身故或意外伤害身体全残豁免保险费,囊括45类疾病,不过这款产品对于发病时间更加严格,以一年期为界,一年之内发病则赔付实际交纳保险费的1.1 倍,合同终止,一年后因意外伤害发病或者首次发病,则基本保险金额×(1+3%×保单经过整年度)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合同终止。不过该产品可以在被保险人年满66 周岁时,将保险单现金价值的全部或部分,作为一次性交清保险费购买个人转换养老年金保险。
如果对比两款产品,可以发现显然前者保障范围更广,对于发病时间要求更加宽松。不过如果放到市场上比较,这两款产品无论从保费、赔偿及保障范围来看,都比较常规。
虽然保险产品一直强调自身的保障功能,保监会也一直在引导保险产品结构调整,但从上市险企热销的产品来看,显然集保障功能与理财功能于一身的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但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保险时也需要注意保险条款,确保所需和保障内容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