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上海两张标志性的“金融名片”,中国太保、浦发银行换帅一事终于对外公布。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因年龄原因卸任,中国太保董事长高国富赴浦发银行接替吉晓辉的位子,接替高国富的则是上海国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孔庆伟。
他们功不可没
“他们功不可没。”多位知情人士告诉媒体人,在4月10日宣布太保、浦发领导班子调整决定时,上海市相关部门领导如是评价高、吉二人对公司发展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并表示,此番调整是根据上海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干部交流的需要所做出的决定。
高、吉二人分别在太保、浦发的任职时间都已满十载,无论是在公司还是金融圈,一直为人称道。业内的评价是:“低调、务实,很少参加公开活动,很少对外发声,但有想法、有头脑、有大局观,非常强调战略管理。”
其实,从太保、浦发近年来的战略变化中,就可管窥他们居安思危的战略思路和经营理念。
高国富在太保的这11年里,先后带领太保实现A+H股整体上市、完成全产业链布局,并通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来推动公司价值可持续增长。太保连续六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而且排名逐年上升。
银行家吉晓辉在浦发的十年功绩,亦是不胜枚举。从履新浦发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的战略愿景,到2011年提出“打造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旗舰企业”,再到2016年研究制定新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均折射出他善于研判、把握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前瞻性。
至于成效,已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这两家金融巨头“质”、“量”齐升的成绩单中。2016年,太保总资产首次超过万亿元、达到1.02万亿元,净利润120.57亿元;截至2016年末,浦发总股本由2007年末的43.55亿股增至216.18亿股,股东权益由2007年末的283亿元增至3679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1607.92亿元,净利润530.99亿元。
它们任重道远
十年,弹指一挥间。如今,高、吉二人已完成各自在太保、浦发的历史使命。而今,摆在接班人面前的太保和浦发,虽然有令人瞩目的靓丽业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太保是国内保险业中较早开始转型的公司,转型之后新业务价值持续增长,业务结构明显改善,尤其是旗下太保寿险在转型后已成为行业的风向标。不过也要看到,太保旗下太保产险尚在转型阶段,在非车险业务上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承保亏损的局面尚没有明显改观,离集团董事会的要求和股东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
2016年是太保战略转型的收官之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已内化成太保的生命基因。2017年太保将开启新一轮三年规划,对其而言,“成本优化”将是未来一大挑战。为此,太保已启动实施“数字太保”战略举措,并提出80%、50%和2%三大目标,即未来三年实现“数字化覆盖率达80%,无纸化率达50%,大运营成本率降低2%”。
再看浦发,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商业银行转型的浪潮,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浦发也面临不少挑战,银行业利润增长和风险控制压力增大等种种难题摆在面前。2016年浦发在营收能力提升、增幅领先同业的同时,不良率也略有增高。
“天亮就在眼前。”在近日举办的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对于不良率,浦发银行行长刘信义表示,不良率在各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很难说已经见底,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求证,但时间不会太长,从各种指标来看,目前已经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对于目前面对的挑战,浦发相关人士对媒体人表示,首先,虽然银行利差持续缩窄,但幅度在逐步减小,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寻求可持续发展;其次,监管部门对部分业务领域严格监管以避免资金“脱实向虚”,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再者,虽然银行业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确实面临较大挑战,但也给了银行经历经济周期洗礼的机会,有助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慧择提示:昨日晚间,中国太保、浦发银行双双发布公告,宣布领导班子正式调整,高、吉二人,已完成了他们各自在太保、浦发的历史使命,这两家上海市属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即将踏上新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