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去年披露的一则要求今年4月1日前停售不符合监管要求保险产品的公告成了很多保险业务员炒停不合规保险产品的理由。在银保渠道中,不但此前被炒作的返还型保险荡然无存,一些伪装成长期存续产品的中短期存续保险也不见踪迹。
银保现状:产品寥寥无几,投资型产品仍占主流
查阅一家国有银行地方支行3月银保产品公示名单发现,共计20只保险产品现身名单,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分红型、年金型、万能型等理财类保险产品仍占主流位置,20只产品中仅有1只重疾险保障功能较为明显。
从缴费方式来看,20只产品中有7只为趸缴产品,其余产品均为3年、5年以及10年期的缴产品。不过据该支行业务人员透露,近两年由于监管严格,趸缴产品比重有所下滑,但伪期缴产品随之出现。该业务人员指出,部分产品虽注明为五年期期缴产品,但投资人其实可以提前退保。
这种现象或许正在发生转变,据前述业务人员透露,由于保监会要求在今年4月1日前停售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产品,该支行在3月出售的多款产品已经下架,其中不但包括被炒作的返还型保险,也同样包括伪装成五年期保险产品的中短期存续保险产品。
不过一方面此前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集中下架,一方面新产品仍待批复,据透露,目前该支行确定可以出售的保险产品仅有4只,其中3只产品结构趋同,为三年期期缴理财型保险产品,另一只为一款老年防癌险。
产品荒的现象并非上述支行独有,另一家国有银行地方支行业务人员同时表示,目前支行可售保险产品仅余2只,对比此前银保产品数量大幅减少。从目前确认可售的产品名单来看,1只为投资期限3年的趸缴产品,另一只为重疾险。
寿险银保渠道降温,太保寿险6年减8成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监管施压对银保产品销售有所影响。上市险企对于银保渠道的态度同样有所转向,年报显示,转型成为四大上市险企共同的话题,银保渠道领域的变革又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举措。
以近两年高举转型大旗的新华保险为例,年报显示,2016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主动收缩趸交业务。数据显示,公司去年通过银保渠道所实现的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77.27亿元,对比2015年所实现的494.73亿元的保费同比下挫23.7%。其中。首年趸缴保费大幅缩水,由2015年的310.24亿元减少35.6%至2016年的199.76亿元。
中国人寿方面也在年报中表示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其指出公司继续压缩银保趸交业务规模,着力加快首年期交业务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银保保费增速为2.1%,对比2015年6.2%的增速明显转缓。此外,中国人寿去年银保渠道所实现的趸交业务保费收入也有所回落,由2015年的872.22亿元降至2016年的858.82亿元。
此外,中国太保也在年报中指出,去年公司聚焦价值增长,转换内生动力,去低价值银保业务。数据显示,太保寿险银保业务从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业务规模从482亿元下降84.85%至73亿元。
坐拥金融全牌照的中国平安则强调代理人、银保、电销、互联网等多渠道共同发展,其在银保渠道业务的发展中也将重心倾向于期缴业务。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平安寿险银行保险业务期缴新业务规模保费30.41亿元,同比增长88.5%。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所所长粟芳指出,保险公司收缩银保渠道业务其实与保监会倡导的“保险姓保”有关。其指出,目前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大多是理财型保险,其中多数属于趸缴产品,期缴的很少,保障功能比较弱,赔款倍数会比较小,与保监会倡导的保险姓保理念不吻合。
产险接棒寿险进军银保业务 高成本率引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在银保渠道方面,寿险公司与产险公司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寿险积极压缩银保渠道业务的同时,产险公司却在悄然布局。
据媒体报道,有财险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该险企银保渠道累计保费收入22544.76万元,同比增长31.56%。
事实上,产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方面的突破早有先兆。去年5月,人保财险与华夏银行合作推出移动银行代理车险业务,客户通过登录银行客户端即可通过车险入口完成投保。去年3月,太平财险大连分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在船舶保险、国际工程保险以及货物运输保险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和合作。
除了签订协议共推银保业务外,也有产险公司通过谋求股权的方式加强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去年有银行发布公告显示,银监会已同意一家产险公司受让前述银行股份,并成为第二大股东。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借助银行多年形成的良好信誉和口碑,接触银行具备良好经济能力的客户,保险产品在银行渠道可以得到更多的信任,更加容易完成销售行为。在产险业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险公司想要扩展银保渠道不难理解。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不得与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现业务合作,寿险在银保业务上的降温也为产险公司提供了机会。
不过,银保渠道成本高的情况引发业内对产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担忧。报道显示,上述银保渠道保费快速增长的产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目前综合经营成本率90.65%,部分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本高达100%以上。
尽管目前来看保障型产品所占银保渠道比重有所上升,但对于银行业务人员来说,销售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动力仍略显不足。据上述业务人员表示,一方面理财型产品比较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另一方面理财型产品的保费多,佣金率也相对较高。
银保现状:产品寥寥无几,投资型产品仍占主流
查阅一家国有银行地方支行3月银保产品公示名单发现,共计20只保险产品现身名单, 从具体产品类型来看,分红型、年金型、万能型等理财类保险产品仍占主流位置,20只产品中仅有1只重疾险保障功能较为明显。
从缴费方式来看,20只产品中有7只为趸缴产品,其余产品均为3年、5年以及10年期的缴产品。不过据该支行业务人员透露,近两年由于监管严格,趸缴产品比重有所下滑,但伪期缴产品随之出现。该业务人员指出,部分产品虽注明为五年期期缴产品,但投资人其实可以提前退保。
这种现象或许正在发生转变,据前述业务人员透露,由于保监会要求在今年4月1日前停售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保险产品,该支行在3月出售的多款产品已经下架,其中不但包括被炒作的返还型保险,也同样包括伪装成五年期保险产品的中短期存续保险产品。
不过一方面此前不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集中下架,一方面新产品仍待批复,据透露,目前该支行确定可以出售的保险产品仅有4只,其中3只产品结构趋同,为三年期期缴理财型保险产品,另一只为一款老年防癌险。
产品荒的现象并非上述支行独有,另一家国有银行地方支行业务人员同时表示,目前支行可售保险产品仅余2只,对比此前银保产品数量大幅减少。从目前确认可售的产品名单来看,1只为投资期限3年的趸缴产品,另一只为重疾险。
寿险银保渠道降温,太保寿险6年减8成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监管施压对银保产品销售有所影响。上市险企对于银保渠道的态度同样有所转向,年报显示,转型成为四大上市险企共同的话题,银保渠道领域的变革又是实现转型的重要举措。
以近两年高举转型大旗的新华保险为例,年报显示,2016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主动收缩趸交业务。数据显示,公司去年通过银保渠道所实现的寿险业务保费收入377.27亿元,对比2015年所实现的494.73亿元的保费同比下挫23.7%。其中。首年趸缴保费大幅缩水,由2015年的310.24亿元减少35.6%至2016年的199.76亿元。
中国人寿方面也在年报中表示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其指出公司继续压缩银保趸交业务规模,着力加快首年期交业务发展。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寿银保保费增速为2.1%,对比2015年6.2%的增速明显转缓。此外,中国人寿去年银保渠道所实现的趸交业务保费收入也有所回落,由2015年的872.22亿元降至2016年的858.82亿元。
此外,中国太保也在年报中指出,去年公司聚焦价值增长,转换内生动力,去低价值银保业务。数据显示,太保寿险银保业务从2010年的54.9%下降至2016年的5.3%,业务规模从482亿元下降84.85%至73亿元。
坐拥金融全牌照的中国平安则强调代理人、银保、电销、互联网等多渠道共同发展,其在银保渠道业务的发展中也将重心倾向于期缴业务。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平安寿险银行保险业务期缴新业务规模保费30.41亿元,同比增长88.5%。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保险所所长粟芳指出,保险公司收缩银保渠道业务其实与保监会倡导的“保险姓保”有关。其指出,目前在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大多是理财型保险,其中多数属于趸缴产品,期缴的很少,保障功能比较弱,赔款倍数会比较小,与保监会倡导的保险姓保理念不吻合。
产险接棒寿险进军银保业务 高成本率引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在银保渠道方面,寿险公司与产险公司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寿险积极压缩银保渠道业务的同时,产险公司却在悄然布局。
据媒体报道,有财险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该险企银保渠道累计保费收入22544.76万元,同比增长31.56%。
事实上,产险公司在银保渠道方面的突破早有先兆。去年5月,人保财险与华夏银行合作推出移动银行代理车险业务,客户通过登录银行客户端即可通过车险入口完成投保。去年3月,太平财险大连分公司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辽宁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在船舶保险、国际工程保险以及货物运输保险等方面开展深度交流和合作。
除了签订协议共推银保业务外,也有产险公司通过谋求股权的方式加强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去年有银行发布公告显示,银监会已同意一家产险公司受让前述银行股份,并成为第二大股东。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借助银行多年形成的良好信誉和口碑,接触银行具备良好经济能力的客户,保险产品在银行渠道可以得到更多的信任,更加容易完成销售行为。在产险业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险公司想要扩展银保渠道不难理解。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不得与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现业务合作,寿险在银保业务上的降温也为产险公司提供了机会。
不过,银保渠道成本高的情况引发业内对产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担忧。报道显示,上述银保渠道保费快速增长的产险公司经营成本较高,目前综合经营成本率90.65%,部分分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本高达100%以上。
尽管目前来看保障型产品所占银保渠道比重有所上升,但对于银行业务人员来说,销售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动力仍略显不足。据上述业务人员表示,一方面理财型产品比较容易被客户所接受,另一方面理财型产品的保费多,佣金率也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