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那有哪些主线是在2017年值得重点关注的?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推进、“统账结合”模式更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出台或将是重点。
1、养老保险从县市级、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迈进
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养老保险普遍采用统筹到国家层级的形式。就国内而言,国内地区收支失衡和个人异地缴纳社保的问题都可通过提高统筹层级得到缓解。在人社部贯彻2016年全国两会精神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明确表示:“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可以说,由国家统筹养老保险是全面建立公平合理的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一环。在顶层设计上率先对提高统筹层级做出规划,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题中之意。
在制度设计上,提高统筹层级仍将面临两大难点。首先,在各地收入水平不一、缴费率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要在机制上同时确保收入不减少和保障水平全国统一,防止“低缴纳、高领取”的养老金跨区域套利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大量的细节设计。第二,改革之后各地养老保险收支的“职”、“责”分离,防范道德风险,确保基层收支不打折扣。在加强管理之外,还需要一套过渡机制,使各地适应新的管理方式。
2、“统账结合”模式更新
个人账户基金积累,统筹账户现收现付,是当前“统账结合”模式的核心。由于诸多历史问题,个人账户“空账运行”成为饱受各方争议之处。自2001年起,“做实个人账户”试点艰难运行,至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非两点:地方财政做实账户的支出压力大,做实之后的管理压力更大。在如此巨大的管理规模下,要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同时追求不低于GDP增速和工资增速的投资收益,需要强大的投资能力作为支撑。
因此,实施名义个人账户(NDC)或是下一步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重要方向。名义个人账户运行的核心是个人缴纳部分只记账,资金进入统筹。在发放时则根据个人记账的缴纳水平实施差异化标准,多缴多得。在这种模式下,财政收支匹配,管理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同时,个人账户激励约束机制将进一步强化,缴费者和管理者的目标一致,更加有利于养老保险的收缴。
3、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出台
延迟退休可以有效延长缴费时间,延缓养老金领取时间,相应降低抚养比,是缓解养老保险兑付压力的有效手段。美、德、英、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均采用了延迟退休制度,因此称其为国际惯例并不为过。国际上通行的延迟退休往往是附带奖励制度的弹性退休制度,即越晚退休,得到的养老金比例相应提高。弱化行政强制,增加鼓励性因素,将是顺利推行延迟退休的捷径。
在2016年的二十国集团劳工就业部长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不仅确定了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即将出台,还指出了该政策的三个设计实施原则:第一,小步慢走、逐步到位,经过若干年时间逐步达到最终延迟退休年龄的界限;第二,区分对待,分步实施,针对不同退休年龄群体区别对待;第三,事先预告、做好公示,广泛听取各界意见,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
十八大以来,养老保险核心政策密集出台,彰显了最高层改善民生的决心。预计改革趋势在十九大期间不仅延续,还将加快步伐。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L”型筑底双期叠加的局面下,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稳定将是未来几年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大刀阔斧的顶层设计和周密严谨的细则实施缺一不可。因此,改革措施从提出到真正落地实施并非一蹴而就。2017将是个开始,更多细则预计会陆续出台。
慧择提示:在国家大力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后,2017年改革的重点可能体现在养老保险从县市级、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迈进;“统账结合”模式更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出台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