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在其网站发布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险的基本情况:截止2006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个省区市实现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辽宁、安徽、山东、河南、广东、广西、西藏7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市级统筹为主;其他省份仍以县级统筹为主。
多年来,来自“县级统筹”给流动人口带来的种种不便日益明显———只要不能在一个地区工作、缴费15年以上,将来到了退休年龄就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参保者就要被清户处理。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谁又能保证在一个城市工作、缴费15年呢?将社保账户限死在一个地区,与劳动者的流动性特点形成了巨大矛盾,对“应保尽保”的劳保政策形成很大的制约。
而清户同样让人郁闷。据今年“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倪豪梅透露,在广东一些地区,农民工退保时,只能退出个人账户中个人缴纳部分,企业缴纳部分被沉淀在当地社会统筹账户中。退保使农民工只参保,不受惠,不仅直接损害了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障的对等权益,而且还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参保积极性。众所周知,参保人的未来养老支付,是由个人、企业、国家公益保险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从道理上讲,即使清户,也应该把这三块合计起来退给参保者。如果清户时只退个人缴费部分,当地政府则不仅侵吞了企业为员工的缴费,而且逃避了对参保者未来的“尽养”责任。
社保形不成“全国粮票”,原因在于当前还属多数的以县级为单位的统筹,不仅财政范围过小,而且统筹地域又画地为牢,互不相通。表面上看,这是因为“分灶吃饭”形成的财政单位过小,归集能力太弱,管理手段跟不上。但是根子还在于民生意识还有差距,对此重视程度尚嫌不够。
我国参保人数逐年扩大,这是政府“民生大餐”的重要部分。但是社保福利如果只是“地方粮票”,只限在当地享用,其含金量肯定大打折扣。因此,建立全国社会养老保险一卡通制度,让流动人口的保费一旦缴纳,就随人流动、终身拥有、全国通用,应该像重视社保本身价值那样,当作一项必达目标来追求。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全国粮票”式的社保体制,不会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最大的难题,可能还是财政体制的制约。令人可喜的是,社保统筹范围正在逐步从县级、市级到省级的过渡。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达到了13家,几成“燎原”之势。在全部实现省级统筹之日,再上一个台阶,形成全国联网的统一信息管理系统、统一收缴和支付平台,让流动人口能够方便地接续保险、办理退休,我想应该是解决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