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之后,投资者如惊弓之鸟,在厌恶风险之余纷纷追逐安全岛,ETF被认为是安全的投资品种。搞笑的是,恰恰是安全的投资品酿就了最不安全的投资。
期货市场热切期盼
据了解,我国期货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步入健康发展轨道,特别是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风险对冲工具。
中国证监会已于去年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今年又颁布实施了QFII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指引,即《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上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的指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市场参与度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对保险机构的需求也呼之欲出。
北京证监局局长助理陆倩在会上透露,保险业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关指引正在拟定之中,保险业有望参与到金融衍生品市场之中。
“股指期货经过一年半的平稳运行,与当前的资本市场交易状况相适应的。”中国金融期货研究所李明良博士认为,保险机构参与衍生品市场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保险资产的性质决定了其需要寻求增值保值的途径,而衍生品市场为保险资产提供了非常好的避险工具;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需要强有力的机构投资者。此外,从海外市场来看,保险资产进入衍生品市场有着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监管手段。“保险资金无论对股票市场或金融期货市场,都有很大的潜力可发挥。”李明良强调。
不过,来自证监会期货监管一部的人士提醒到,对于参与衍生品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各机构:一是明确参与目的,是为了套期保值还是为了投机;二是要解决好对应净资产,或是偿付能力的匹配问题;三是明确对内生规模的控制要求。
产品创新需跟上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的胡俞越在会上表示,保险市场不能管理投资风险,并且在承保高频损失风险时自身不具备风险转移机制,无法有效规避保险经营与投资中面临的股价变动风险、利率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因此,保险市场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资产管理。
他还建议,期货交易所要加快推出新品种,如利率期货、天气期货、自然灾害期货、房地产景气指数期货,此外还应加快推出期权产品。胡俞越的观点与来自法国安盛保险集团首席寿险风险官Hans Wagner不谋而合,“利率期货将是保险公司很有利的风险管理工具”。
举例来说,目前我国大部分寿险保单都是基于某种固定的利率在若干年后支付受益人保险利益,因此,寿险产品对利率高度敏感,需要运用利率期货规避风险。为防止利率下降带来的损失,保险公司如果在销售具有固定利率的保单时相应购买利率期货,就能规避利率下降带来的风险,达到套期保值目的。
保险业持谨慎态度
据悉,国内多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不过,对于投资金融衍生品大多持谨慎态度。
“风险控制是保险资金管理的第一生命线,风险控制能力是否达到入市的条件,成为制约保险资金进入股指期货的关键因素。此外,人才很重要。”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秦岭指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多年来一直延续着现货交易市场的特征,思维理念跟期货交易都不一样,介入股指期货交易可能要从头开始,需要观念和思维的转变。
不论事实是不是如此,央行直接干预汇率,政府直接干预大宗期货价格,意味着市场价格不可预期,量化交易方法将越来越多地扔进储物箱。
严厉的监管,行政定价体系,加上投行的贪婪,共同葬送了金融衍生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