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五家机构11月29日联合发布《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调查发现,未覆盖人群主要集中于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比例高达20.1%,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每5个人就有1个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这一年龄段未参保人数占全部年龄段未参保人数的70.9%。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应该向这些人倾斜,进一步提高年轻人的参保覆盖率。
年轻人有超过20%的人未能参保,这样的直接结果便是,这部分人把自己置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同时也让养老储备金变得紧张。当年轻人渐渐老去,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自己靠什么来“老有所养”?
究竟是不愿缴,还是不能缴,或者是缴不起,需要对群体性现象进行细分化解剖。年轻职工初入职场,对缴纳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可能还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自己还比较年轻,不用急着去缴纳保险金,反正缴纳15年之后就可以领取,现在缴纳不如今后缴;其次是年轻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大,年轻职工的工资待遇不高,跳槽的频率也很高,工作不稳定也造成养老金缴纳不固定,加上住房、结婚或者生育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其缴纳养老金。再次是受全国社保政策不统一的影响,社保丢弃的现象比较严重。
2013年有数据称,全国共有3800万人弃缴社保,加大了空账压力。步入2015年,记者梳理,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另一方面,据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经占到工资总额的40%到50%。结果是在情感上需要对社保缴费标准进行下调,以提高性价比和吸引力;然而实际上,由于社保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历史欠账也越来越多,因而又需要提高缴纳标准以弥补亏空,结果陷入了“越亏越调,越调越跑”的恶性循环之中。
让养老保险政策覆盖到每一个人,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和现实路径,也是公共责任的应有之义。只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养老政策的庇佑,其权利才会更加丰满。然而,要让个体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就必须让其对养老保险政策有充分的信任和高度的认同,让其从心底去全面接纳。
基于此,一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讲解社保相关知识与好处,让年轻职工对社保政策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二要在努力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同时,适度调整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让个人缴纳的负担真正降下来;三是要加大国家投入的力度,增加政策性补亏的效用,同时给社保金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实现其保值增值;四是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给予年轻人在缴纳社保上更多的关怀;五是要加强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打破区域界限和地区差异,既让其可以自由流转,又能实现标准的相对统一。
慧择提示:根据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缴纳社保是作为公民最基本应该做到的,只有舍得为自己的未来投资,才能让自己的未来更有保障,扩大年轻人的社保覆盖面刻不容缓。作为公民,需要正确树立缴纳社保的意识,按时按量的缴纳社保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