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的投资市场表现较差。不仅股市连续出现震荡,就连各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持续下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连续在8月和9月创下年内新低,余额宝收益更是进入“2”时代,消费者通过投资理财赚钱真是难上加难。
理财收益降了
在9月的理财市场上,无论是哪类产品的统计数据都在显示同样的趋势——收益率下滑,首当其冲的正是货币基金产品。
10月7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3%,至2.9580%,引发市场关注。本报记者在10月12日查询Wind数据发现,在有统计的139只互联网宝类产品中,当日有81款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下。超过5%的只有1款,介于4%-5%之间的也只有2款。
以余额宝为例,今年以来的收益高点还是在3月份,之后几乎是一路下滑。
同样地,金融研究中心在10月12日发布的月报显示,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水平都出现下滑,高收益产品逐渐淡出市场。
9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3%,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69%,较上月下降0.23个百分点。报告预计平均预期收益在四季度会进一步下跌。
P2P也没能例外。来自网贷之家的月报数据显示,虽然9月份的整体成交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综合收益率延续了逐月下滑的趋势,降至12.63%。收益率介于12%-24%之间的平台占比超过7成,另有近2万的平台收益在12%以下。
此外,非货币型基金、信托、券商集合理财等产品无论在产品数量还是发行规模也都在走低。
对于银行理财收益下滑的原因,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主要在于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资产端难觅高收益投资渠道。
“在经历了前期股市的震荡之后,银行理财进入股市的资金急剧缩减,更加谨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双低迷’让优质的项目炙手可热,项目端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去降低资金成本,所以即使有较好的项目,也很难获得较可观的收益。”该分析师表示。
就P2P而言,金融工场董事长魏薇认为收益下滑需要考虑资金供需的两方面。在资金的需求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优质资产开始减少;就资金的供给而言,市场流动性较强,社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两者结合来看,优质资产短缺比起央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在其次。
理财唯收益是瞻
作为影响理财收益下滑的最主要因素,货币政策近期很难变调。
针对央行新近发布的信贷质押再贷款扩容,平安证券12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其资金成本应该更接近目前PSL(抵押补充贷款)的利率水平,后者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85%。
报告认为,此举虽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但考虑到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是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不足以及合意基础资产缺失”,银行质押优质信贷资产获取再贷款的动机并不强,整体影响较为有限。
银行信贷需求不足,在P2P行业,魏薇认为整体来看,“资产荒”的情况从去年年底便存在。但反映到各家平台,具体表现不一。
此前曾有P2P平台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去年临近年底时,该平台出现一段时间“项目荒”,发标的时间间隔变长,数量减少。虽然是出于风控审慎考虑,却事实上造成了一部分投资人的流失,平台热度下降。今年,包括这一平台在内的不少P2P公司在压减企业借款项目的同时,着手布局个人信用类贷款。
“从目前社会总需求看,融资需求仍远超过资金供给,因此从广义上说我们不认为存在所谓‘资产荒’。只是各家平台由于定位不同、侧重的细分领域不同,特别是经营规范的平台在目前的资产选择标准下可能存在一定的资产短缺。”谢群表示,P2P平台资产选择定位的调整,并不说明存在“资产荒”。
对此,钱进创始合伙人张辉认为,国内一、二级市场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确实有可能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侵蚀实体经济的活力,导致P2P债权资产质量下降,增加抵押类资产端风险;但个人信用类贷款受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较小。
在9月,已经有平台主动下调整体收益率。张辉透露,本月,该平台上12个月期限的标的收益率也将从13%下调至11%。
针对这次调整,他表示,近日已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对理财客户的收益率偏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理财客户针对3月期、6月期及12月期的借款项目心理预期收益分别在5.6%-8.4%、7.5%-9.5%以及7.5%-10%。
这次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安全”是投资人投资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高收益;同时,“高收益(利率过高)”与“平台安全性相对较低”在调研涉及的所有理财特征中具有最强相关性。
慧择提示: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的不断下滑,是不是让您伤透了心。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理财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投资时,应该在关注收益的同时合理的规避风险。除此之外,针对那些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而言,在接下来的投资中,可以选择一些中长期理财产品,这样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理财收益降了
在9月的理财市场上,无论是哪类产品的统计数据都在显示同样的趋势——收益率下滑,首当其冲的正是货币基金产品。
10月7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3%,至2.9580%,引发市场关注。本报记者在10月12日查询Wind数据发现,在有统计的139只互联网宝类产品中,当日有81款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3%以下。超过5%的只有1款,介于4%-5%之间的也只有2款。
以余额宝为例,今年以来的收益高点还是在3月份,之后几乎是一路下滑。
同样地,金融研究中心在10月12日发布的月报显示,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收益水平都出现下滑,高收益产品逐渐淡出市场。
9月,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3%,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69%,较上月下降0.23个百分点。报告预计平均预期收益在四季度会进一步下跌。
P2P也没能例外。来自网贷之家的月报数据显示,虽然9月份的整体成交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综合收益率延续了逐月下滑的趋势,降至12.63%。收益率介于12%-24%之间的平台占比超过7成,另有近2万的平台收益在12%以下。
此外,非货币型基金、信托、券商集合理财等产品无论在产品数量还是发行规模也都在走低。
对于银行理财收益下滑的原因,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主要在于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资产端难觅高收益投资渠道。
“在经历了前期股市的震荡之后,银行理财进入股市的资金急剧缩减,更加谨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双低迷’让优质的项目炙手可热,项目端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去降低资金成本,所以即使有较好的项目,也很难获得较可观的收益。”该分析师表示。
就P2P而言,金融工场董事长魏薇认为收益下滑需要考虑资金供需的两方面。在资金的需求端,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优质资产开始减少;就资金的供给而言,市场流动性较强,社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但两者结合来看,优质资产短缺比起央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在其次。
理财唯收益是瞻
作为影响理财收益下滑的最主要因素,货币政策近期很难变调。
针对央行新近发布的信贷质押再贷款扩容,平安证券12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其资金成本应该更接近目前PSL(抵押补充贷款)的利率水平,后者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85%。
报告认为,此举虽有助于降低贷款利率,“但考虑到制约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因素是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不足以及合意基础资产缺失”,银行质押优质信贷资产获取再贷款的动机并不强,整体影响较为有限。
银行信贷需求不足,在P2P行业,魏薇认为整体来看,“资产荒”的情况从去年年底便存在。但反映到各家平台,具体表现不一。
此前曾有P2P平台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去年临近年底时,该平台出现一段时间“项目荒”,发标的时间间隔变长,数量减少。虽然是出于风控审慎考虑,却事实上造成了一部分投资人的流失,平台热度下降。今年,包括这一平台在内的不少P2P公司在压减企业借款项目的同时,着手布局个人信用类贷款。
“从目前社会总需求看,融资需求仍远超过资金供给,因此从广义上说我们不认为存在所谓‘资产荒’。只是各家平台由于定位不同、侧重的细分领域不同,特别是经营规范的平台在目前的资产选择标准下可能存在一定的资产短缺。”谢群表示,P2P平台资产选择定位的调整,并不说明存在“资产荒”。
对此,钱进创始合伙人张辉认为,国内一、二级市场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确实有可能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侵蚀实体经济的活力,导致P2P债权资产质量下降,增加抵押类资产端风险;但个人信用类贷款受经济景气周期的影响较小。
在9月,已经有平台主动下调整体收益率。张辉透露,本月,该平台上12个月期限的标的收益率也将从13%下调至11%。
针对这次调整,他表示,近日已委托第三方调研机构对理财客户的收益率偏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理财客户针对3月期、6月期及12月期的借款项目心理预期收益分别在5.6%-8.4%、7.5%-9.5%以及7.5%-10%。
这次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安全”是投资人投资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才是高收益;同时,“高收益(利率过高)”与“平台安全性相对较低”在调研涉及的所有理财特征中具有最强相关性。
慧择提示: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的不断下滑,是不是让您伤透了心。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理财专家建议消费者在投资时,应该在关注收益的同时合理的规避风险。除此之外,针对那些追求稳健的投资者而言,在接下来的投资中,可以选择一些中长期理财产品,这样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