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理财产品收益都在下滑
“经过去年11月以来的五次降息,目前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仅为1.75%,而2%的通胀水平已经超过1年定存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时隔两年"负利率"再次出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说。
资料显示,上次“负利率”出现在2013年间,分别为2月、9月和10月,当时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为3%,10月当月CPI为3.2%。
市民顾女士说:“现在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还不到2%,理财产品收益也跌得厉害,不知道该投资什么了。”
据统计,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今年以来持续下跌,7月跌破5%收益线后,近期进一步下降到4.66%;而两年前的2013年9月同期,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还有5.1%。2013年6月,更是有三成以上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高于5%,最高预期收益率甚至高达7%。
已是9月下旬,以往正是银行季末的“考核时点”,由于目前流动性较为宽松,银行再无需抬高理财产品收益来“揽储”了,传统的“季末效应”没有了。
在资金较为宽松的背景下,不仅银行理财产品,包括银行存款、国债、大额存单,以及互联网宝宝类产品、P2P网贷、互联网保险理财等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都在下滑。
曾经以便捷及高回报吸引众多投资者的“余额宝”,近期收益率也下滑到3.2%左右,而两年前的“余额宝”年化收益率高达6%,最高时甚至达到7%以上。笔者在“理财通”平台上看到,目前在售的保险理财产品收益率仅3.5%左右。
居民面临“投资无门”处境
在市场人士看来,大量有投资需求的资金却没有投资渠道,这意味着当前已经步入“资产配置荒”时代。
理财分析师殷燕敏认为,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的收益水平。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端很难找到收益较高的投资标的,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明显下滑;二是降息降准令市场流动性不断加强,理财产品收益率更是堪忧。“预期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或将消失,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4.5%的关口恐怕都难守住。”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而宝宝类产品失去高收益光环,也和利率环境直接相关。专家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未来宝宝类产品的收益将可能继续走低。
中金公司研究员张继强指出:“一边是人们的资产回报预期仍高,一边是高收益投资渠道的收缩,居民面临投资无门处境。”
慧择提示:由于各类理财产品收益下降,很多投资者都表示“负利率”时代正在慢慢靠近。因此专家建议,在面临复杂的市场行情时,投资者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进行投资。而且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最好选择一些中长期的理财产品,它将会为您带来较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