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一早盘,大宗商品多数下跌。其中甲醇跌停、沥青跌3.79%、聚丙烯跌2.66%、塑料跌2.36%、PTA跌1.70%、白糖跌1.67%、橡胶跌2.05%;菜粕、燃料油、鸡蛋、菜籽油、棕榈油、豆油、沪镍等跌幅超1%。涨幅方面,玻璃涨1.84%、菜籽涨1.85%。
8月1日,生意社发布了多项7月份的指标,其中7月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收于728点,较月初757点下跌29点,跌幅为-3.62 %,创出历史新低;7月大宗58价格涨跌榜的数据显示,环比上升的商品只有7种,环比下跌的商品则多达50种,当月均涨跌幅为-3.58%。截至7月31日,58大宗榜中有21个商品创出3年最低位,多数甚至达到10年最低位。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刘心田接受采访时表示,7月大宗商品走势基本呈现单边下行。上旬跌幅较大、跌速较猛,中下旬则呈匀速下跌态势。“在原油、动力煤等商品的下跌作用下,骨牌效应显现,从而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下跌。”
部分商品创新低
刘心田表示,7月是今年大宗商品市场跌面最大的一个月。58大宗榜数据显示,监测的58个商品中12.07%的商品环比上涨,86.21%的商品下跌,另有1.72%的商品持平;91.38%的商品同比下跌,仅8.62%的商品上涨。导报记者注意到,7月均涨跌幅为-3.58%,跌幅仅次于1月份的-4.3%,而且7月跌幅超过3%的商品有31个,而6月为22个,市场跌幅进一步加深。更为重要的是,大宗商品市场自5月份以来已连跌3个月。
7月原油领跌,WTI原油以16.82%的跌幅占据跌幅榜的首位,受伊核谈判达成协议、美元走强、美油库存增加等因素对原油价格造成的冲击,国际油价跌破50美元/桶,触及近四个月最低位。刘心田认为,8月份原油市场仍有下探空间,预计8月原油的合理区间应为48-53美元/桶。7月份原油的下跌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的影响仍会持续到8月份。
燃料油、沥青等商品悉数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位,能源板块其余商品如甲醇汽油、石脑油、船用油等也纷纷创周期内新低。化工板块中的有机化工品纯苯、乙二醇、醋酸领跌化工市场,且月度跌幅均超10%。聚合MDI价格也触及5年内最低位,而醋酸价格(7月31日为2468元/吨)距离2015年2月份的10年最低位2450元/吨仅一步之遥。
刘心田表示,截至7月31日,生意社统计的58榜中有21个商品创出3年最低位,较为集中的是钢铁、能源、纺织,钢铁板块,几乎全部商品均触及3年最低点,甚至达到10年最低位,纺织类的皮棉、涤纶POY均创出3年新低,而有色的代表性品种铜本月也触及3年来的最低位。
8月或继续下跌
刘心田认为,7月大宗商品市场主要有三种力量在起作用。“一是传导的力量,7月原油、动力煤、铁矿石、铜等上游商品起到了下跌龙头的作用,骨牌效应和破窗效应共同发力,石化、钢铁、有色等商品近乎‘全军覆没’;二是结构的力量,在供需失衡的压力作用下,高价值的商品板块已不稳定,长期供应过剩的板块出现崩溃,导致7月出现连创新低的行情;三是周期的力量,从大周期看,商品市场仍在下行,从小周期看,7月亦系传统淡季,大小周期的叠加效应使得市场‘雪上加霜’。”刘心田分析。
在刘心田看来,虽然BPI及不少商品已创新低,但下跌尚未结束。“从目前来看,原油尚未完成探底,在燃料油、柴油双创新低的背景下,原油有可能会跌落到40美元/桶左右;同时上下游、期现货目前表现存在一定背离,铁矿石相较螺纹钢、线材等仍处高位,LLDPE期货表现明显强于现货。”
慧择提示:原油的大幅下行也使得其下游产业链引起连锁反应,能源、化工板块成为当月下滑重灾区,多数商品纷纷创下3年以来最低位。8月大宗商品市场仍将延续下跌行情,BPI后市或跌破700点。但8月市场的跌面、跌幅等或将较7月有明显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