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银行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在经历了“双降”(降息、降准)和央行重启逆回购、股市震荡等变化后,是否能达到投资者们的心理预期?
数据显示,2015年6月,国内各银行共发行了4452款理财产品,总量较5月减少了414款,降幅为8.51%。
同时,纵观今年二季度,共有19474款银行理财产品面市,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12%。其中,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6.00%及以上的仅占6.4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呈现较明显的下滑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在到期的理财产品中,共有122款未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其中,股份银行占86款,国有银行占28款。
以6月为例,媒体人统计发现,共有13款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广发银行有6款,占比最大,其次是平安银行2款,中信银行、建设银行、恒丰银行各1款。
具体来看,这13款银行理财产品中9款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因股市波动过大,从而导致结构性理财产品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来自惠州某国有银行的一名理财经理透露,由于不同的理财产品所对接的标的不同,因而安全性、预期收益与最终收益也不同,通常而言,结构型理财产品对接的标的种类较多,可能包括股票、基金、商品等项目,市民购买前需对标的进行一番考量。
同时,由于7月以来,市场资金回归宽松格局,银行理财产品预计还将处于下行通道,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量力而行”,建议投资者选择保本型或部分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至于货币基金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初),市场上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平均为4.32%,与2013年多只银行理财收益率在8%以上相比呈现大幅下降。
市场分析认为,与银行理财产品类似,货币基金受货币流动性影响较大,因6月28日的“双降”政策释放了长期流动性,未来货币基金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收益率也将回落。
慧择提示:除了资金市场的宽松影响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外,货币市场流动性政策也进一步影响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跌,不利于银行投资业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