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朗朗的那样的钢琴家吗?您知道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有哪些吗?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在钢琴方面有所造就,那就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下面是具体内容,您还不赶紧去了解一下。
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法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必须规范
就目前学琴儿童学习钢琴的动机而言,以提高素质为目的,不求进度与程度的约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一个趋势。然而这种“提高素质”的动机,会被某些家长曲解为“非专业性”的休闲,甚至是“消费享受式”的学习,这种“潜意识”很快地“传播”给准备学琴或正在学琴的孩子。于是便抱着一种游戏、娱乐的“休闲”心态进入钢琴课堂,很自然地一动手便毛病百出,因为“心病于先”,“手病”只是“心病”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且不谈孩子能达到多高水准的钢琴程度,就算是提高素质的初衷亦难实现。基于可能会养成孩子散漫、华而不实等不良的作风,所以,教师必须有预见地明示学琴的基本要求。即虽是业余学钢琴,不搞专业,但弹钢琴的方法不是业余的,必须按照规范正规的演奏方法去教、去学,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1、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则应把练琴当成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2、每天要安排足够的、较稳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练琴,同时要养成精力集中的好习惯。因为精力集中是学习的好品质,是良好学习习惯和练习的重要标志。
3、家长对孩子的严与爱应把握尺度。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尽可能多学一些基础音乐知识。
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研讨的焦点之一,是要求教师以亲切的教态、启发式的教法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为此,寻求儿童生活中“通俗化”的事物与钢琴技术、音乐表现的共通特征也正成为许多钢琴老师思考的重点。与此相悖的是“填鸭式”的教法与“强权式”的辅导陪练,它有害于孩子音乐灵感的开启乃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然而要强调的是,亲切、和蔼应是由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及自身的道德、知识素养等诸因素的综合而形成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对孩子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琴积极性,甚至让孩子觉得:能够感悟、完成老师的课堂要求是最大的幸福。因此,我们不能把亲切、和蔼理解成对孩子无原则的姑息迁就,不能因为“培养兴趣”而把课堂变成“游戏娱乐课”,既是上课,就一定要讲规范,要严谨,从姿势到读谱,哪怕最简单的一个动作细节,也不放过。若一旦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以后很难再想完美。“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仅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家长与孩子讲的,因此钢琴启蒙教学的课堂应以规范严谨的要求为前提去营造亲切的课堂气氛。
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法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学习钢琴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业成功的一半,此话一点不为过。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而成为日后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因此,儿童从刚开始接触钢琴时起,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钢琴学习之门。五六岁学琴的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教师正确的示范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儿童语言来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首先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象什么,引导他们去想象。孩子们有时会说高音像小鸟、像蛇,低音像大象、像老虎等,这时可以告诉他们钢琴是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难以表现很多东西的。如小鸟的鸣叫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的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比如讲弹奏手型时,可以用“搭房子”来比喻,告诉他们,正确的手型是弹奏的基础,双手放在琴键上要象搭房子一样,房顶(掌关节)拱起来,手指要像柱子一样结实才能支撑起房顶,同时虎口要张开留个“门”;讲连奏时可以用“走路”来形容,一只脚(手指)落地,另一只脚抬起,自然交替,身体(手腕)跟着往前走,这样才能使声音弹得连贯优美;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做比喻,手腕断奏像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弹起来,触键时间短,有弹性;弹音阶像上楼梯,抬腿(手指)时身体稍前倾,力量往前送,拇指一定要提前“藏”在掌下,像小船过桥一样,同时注意手腕一定要随着音符的方向走;跳音像雨滴一样,乐句的连线,分句像唱歌的呼吸一样有“语气”,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比喻,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他们模仿,另外还应让他们早一些接触黑键,消除对黑键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必须从教学开始做起。在钢琴教学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音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说,仅靠言传只能帮助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无法完全讲清楚,特别是一些感觉方面的体会,确实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作品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也将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曲家通过作品表达其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而构成作品的一系列创作手段当然就可以成为我们演奏者深入具体地研究对象了。如作品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速度、节奏、音型、声部、音区、句法、结构、表情等等。研究得越细致越合理,我们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理解的更透彻,对演奏的再创造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这样,才使我们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演奏的音乐表达能力。
有了那么多可靠的依据,并不等于已经在演奏中体现出来了,这要因不同的学生而异。有的学生很有灵气,稍经启发就能有非常生动的演奏,甚至有自发的音乐感觉;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需要有更多的帮助;还有些学生对一首作品很有想法,但弹起来,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的丰富想象并不能在演奏中体现出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有责任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将其丰富的想象转化成音乐形象,学会用音乐语言来倾诉心声,让演奏成为有灵魂的、活的、富有情感的表演。
音乐感觉本身化比较抽象,容易意会,不易言明。但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两个要素——声音与节奏来加以体现。我们不仅可以抽象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更能用比较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听得到、抓得住、感觉得到,学生通过具体的掌握,逐步得到感觉方面的体会,这样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地方不符合作品的要求,其中大多是反映在声音方面。如歌唱性旋律弹得不够动人,这是因为触键不合适;没有掌握歌唱性的触键,或者是旋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音,破坏了旋律优美的线条;或是旋律缺乏一定的起伏,线条感不强等。还有些学生手指跑动不灵活,手腕在用力;声音不均匀,缺乏弹性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具体找出问题症结,通过不同的力度,各种不同的触键,以及触键的快慢,手腕的应用,手指架子的控制等,还要加上自己敏锐的听觉,力求再现作品所要求的音乐形象。
慧择提示:在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面,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以为的给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要有效地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在学琴的道路上顺利成长。
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法一:儿童钢琴启蒙教学必须规范
就目前学琴儿童学习钢琴的动机而言,以提高素质为目的,不求进度与程度的约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一个趋势。然而这种“提高素质”的动机,会被某些家长曲解为“非专业性”的休闲,甚至是“消费享受式”的学习,这种“潜意识”很快地“传播”给准备学琴或正在学琴的孩子。于是便抱着一种游戏、娱乐的“休闲”心态进入钢琴课堂,很自然地一动手便毛病百出,因为“心病于先”,“手病”只是“心病”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且不谈孩子能达到多高水准的钢琴程度,就算是提高素质的初衷亦难实现。基于可能会养成孩子散漫、华而不实等不良的作风,所以,教师必须有预见地明示学琴的基本要求。即虽是业余学钢琴,不搞专业,但弹钢琴的方法不是业余的,必须按照规范正规的演奏方法去教、去学,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1、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旦学琴,则应把练琴当成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可少。
2、每天要安排足够的、较稳定的时间辅导孩子练琴,同时要养成精力集中的好习惯。因为精力集中是学习的好品质,是良好学习习惯和练习的重要标志。
3、家长对孩子的严与爱应把握尺度。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尽可能多学一些基础音乐知识。
对儿童钢琴启蒙教学研讨的焦点之一,是要求教师以亲切的教态、启发式的教法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为此,寻求儿童生活中“通俗化”的事物与钢琴技术、音乐表现的共通特征也正成为许多钢琴老师思考的重点。与此相悖的是“填鸭式”的教法与“强权式”的辅导陪练,它有害于孩子音乐灵感的开启乃至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然而要强调的是,亲切、和蔼应是由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及自身的道德、知识素养等诸因素的综合而形成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对孩子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琴积极性,甚至让孩子觉得:能够感悟、完成老师的课堂要求是最大的幸福。因此,我们不能把亲切、和蔼理解成对孩子无原则的姑息迁就,不能因为“培养兴趣”而把课堂变成“游戏娱乐课”,既是上课,就一定要讲规范,要严谨,从姿势到读谱,哪怕最简单的一个动作细节,也不放过。若一旦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以后很难再想完美。“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不仅是针对教师,也是针对家长与孩子讲的,因此钢琴启蒙教学的课堂应以规范严谨的要求为前提去营造亲切的课堂气氛。
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法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学习钢琴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业成功的一半,此话一点不为过。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而成为日后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因此,儿童从刚开始接触钢琴时起,教师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钢琴学习之门。五六岁学琴的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教师正确的示范很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儿童语言来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首先让孩子们了解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大概音响。弹一些小片段让他们猜猜象什么,引导他们去想象。孩子们有时会说高音像小鸟、像蛇,低音像大象、像老虎等,这时可以告诉他们钢琴是富于表现力的。可以表现很多东西,但是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难以表现很多东西的。如小鸟的鸣叫声、大象的抬腿,没有灵巧的手指和牢固的手的架子是做不出来的。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就可以引导他们进入正规的训练。比如讲弹奏手型时,可以用“搭房子”来比喻,告诉他们,正确的手型是弹奏的基础,双手放在琴键上要象搭房子一样,房顶(掌关节)拱起来,手指要像柱子一样结实才能支撑起房顶,同时虎口要张开留个“门”;讲连奏时可以用“走路”来形容,一只脚(手指)落地,另一只脚抬起,自然交替,身体(手腕)跟着往前走,这样才能使声音弹得连贯优美;讲断奏时,可以拿拍皮球做比喻,手腕断奏像皮球,皮球(手指尖)落地就弹起来,触键时间短,有弹性;弹音阶像上楼梯,抬腿(手指)时身体稍前倾,力量往前送,拇指一定要提前“藏”在掌下,像小船过桥一样,同时注意手腕一定要随着音符的方向走;跳音像雨滴一样,乐句的连线,分句像唱歌的呼吸一样有“语气”,等等。运用这些形象的比喻,可以充分调动儿童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便于他们模仿,另外还应让他们早一些接触黑键,消除对黑键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法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必须从教学开始做起。在钢琴教学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音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就是说,仅靠言传只能帮助学生理解到一定程度,无法完全讲清楚,特别是一些感觉方面的体会,确实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但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如果我们能够对作品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也将会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曲家通过作品表达其思想感情和丰富的想像力,而构成作品的一系列创作手段当然就可以成为我们演奏者深入具体地研究对象了。如作品的调性、旋律、和声、织体、速度、节奏、音型、声部、音区、句法、结构、表情等等。研究得越细致越合理,我们对作曲家的意图就会理解的更透彻,对演奏的再创造就有了可靠的依据,这样,才使我们有可能帮助学生提高演奏的音乐表达能力。
有了那么多可靠的依据,并不等于已经在演奏中体现出来了,这要因不同的学生而异。有的学生很有灵气,稍经启发就能有非常生动的演奏,甚至有自发的音乐感觉;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需要有更多的帮助;还有些学生对一首作品很有想法,但弹起来,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他的丰富想象并不能在演奏中体现出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有责任因人而异地帮助他们将其丰富的想象转化成音乐形象,学会用音乐语言来倾诉心声,让演奏成为有灵魂的、活的、富有情感的表演。
音乐感觉本身化比较抽象,容易意会,不易言明。但它必须通过具体的两个要素——声音与节奏来加以体现。我们不仅可以抽象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更能用比较具体的方式让学生听得到、抓得住、感觉得到,学生通过具体的掌握,逐步得到感觉方面的体会,这样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地方不符合作品的要求,其中大多是反映在声音方面。如歌唱性旋律弹得不够动人,这是因为触键不合适;没有掌握歌唱性的触键,或者是旋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音,破坏了旋律优美的线条;或是旋律缺乏一定的起伏,线条感不强等。还有些学生手指跑动不灵活,手腕在用力;声音不均匀,缺乏弹性等。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具体找出问题症结,通过不同的力度,各种不同的触键,以及触键的快慢,手腕的应用,手指架子的控制等,还要加上自己敏锐的听觉,力求再现作品所要求的音乐形象。
慧择提示:在儿童钢琴技能培养方面,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注意劳逸结合,不要以为的给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要有效地培养起孩子的音乐感受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在学琴的道路上顺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