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小型企业医院的现有体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因此亟需进行医养化转型。那么中小型企业医院该如何进行医养化转型呢?
近日,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在某论坛上指出,未来我国的医养机构可能会呈现四种新形式。其实早在6年前就已经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医院在进行转型,开始提供养老护理服务,这是笔者近期对河南进行医养化转型的两家中小型企业医院实地调研中所发现的。
在所调研的两家医院中,其中甲医院前身为二级乙等企业医院,于2007年进行了改制,社会资本进入成为大股东。控股方在进入以后,于2010年开始进行医院的医养化转型,单独申请了护理院的牌照,并主动将医院从原来的二级缩小规模降为一级医院,只保留了30张病床;其余300病床均改造为康复、护理床位。在业务管理上采用的是护理院与医院平行,共享后勤服务系统。
乙医院现在仍然为二级乙等企业医院,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医养化转型,在医院下面申请了护理中心的牌照,根据业务发展逐步将原先医院床位变更为护理床位,目前医院保留床位100张,护理中心开设床位130张,在运营过程中,医院的部分床位也可用于收护老人。在管理模式上,护理中心为医院的下级业务部门,接受医院领导。
中小型企业医院进行医养化转型,具有以下五个方面优势:
一是“医”“养”结合较为容易,协同效应明显。医院容易从疾病诊疗模式向集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慢病托老、临终关怀六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转换。二是医疗条件相对优越。一旦老年人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医生可以快速到达,及时给予治疗。三是护理模式规范。护士因为系统化学习和专业化训练,护理更加科学、规范。四是随着我国老龄化、慢性病人口的增多,对于康复、护理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供需之间缺口不断增大,医院进行转型以后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五是中小型企业医院在进行业务转型后,后续投资规模较小,适合于企业医院的现有投资能力。
在进行医养化转型的过程中,以下五个因素需要医院进行仔细考虑。一是医院地理位置。医院不能够远离当地大型三级医院,否则老年患者在需要急救的时候,以免因路途过远、交通不便而耽误抢救。二是医院周边人口结构,人口结构状况决定了医院转型后所能够覆盖到的有效人群数量,以及护理院的床位规模。三是医院功能如何重新定位,人员如何匹配。四是医院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功能的进一步加强,做好营销工作能够源源不断为护理院输送需要看护的老人。五是业务模式设计,转型以后医院的盈利来源从过去单一的药品耗材盈利模式,转变为医疗、养老服务、康复、理疗、老年产品(保健品、老年用品等)、健康托管六大模式,盈利空间迅速扩大。
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医院来说,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发展而是能否继续生存的问题,对于这部分医院来说,进行医养化转型也许是一个选择的方向。
首先,转变观念是医院发展的首要因素。医院必须抛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幻想,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势和盘活存量、引进增量资产来促进医院发展。
其次,加快制定关于企业医院改革试点方案。鼓励中小型企业医院根据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人员状况等因素,引导医院进行业务转型,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医院进行产权改制等方式改变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机制。
最后,为中小型企业医院进行融资模式改革制定特殊政策。长期以来企业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且多数面临政府与上级企业两不管的境地,要想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盘活现有医疗资源,应该在融资模式方面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或政策倾斜。
慧择提示:中小型企业医院进行医养化转型,具有五大优势,包括护理模式规范、投资规模较小、医疗条件相对优越等。中小型企业医院在进行医养化转型时,需转变观念,并制定关于企业医院改革的试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