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流失
P2P网贷行业的欺骗手段并不陌生,但是如今手法却越来越多,看似简单粗暴的诈骗方式,由于深入行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越发强烈。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并内部调查过的平台就有四五家,从相关部门拉取的直接从我们保险公司账目流出,转而流入P2P平台的资金,有些平台已经超过亿元。”李飞(化名)对笔者表示。李飞目前在一家大型寿险公司从事管理岗位,据他说,每家保险公司资金流失的情况不一,“我们对这些P2P平台进行过实地调查,业务人员的‘话术’显然是经过反复培训,迷惑性极强。”
面对如此体量的资金流失,不禁要问,这些P2P平台是怎么办到的?“他们甚至直接冒充保险公司的售后人员,或挂着保险公司的牌子运营公司。”任职于上海另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高毅(化名)告诉笔者。
P2P平台吸引保险资金的手段多样,方式之一:网贷平台的业务员冒充保险公司售后服务人员,“为您的保单升级,请提供保单、身份证和银行卡,将资金转入某某账户。”类似这样的“借口”是比较“主流”的欺骗手段。
方式之二:以高息为诱饵,劝说客户保单质押,将质押贷款作为投资款直接投入P2P平台。
方式之三:保险公司某款理财产品销售火爆,P2P平台业务人员便会冒充保险公司的产品部或理财部人员,号称目前公司开发了“收益补偿产品”,开出18%甚至2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由于储蓄型保险产品还承担一定保险责任,收益率在4%~5%,如此高收益,难免动心。
方式之四:致电用户号称保险公司“礼品部”,以赠送礼品的名义将用户吸引至平台实体店进而通过多种方式游说客户资金转移。
保险从业人员流失
P2P蓬勃发展的同时,保险从业人员数量却出现下降,不少成熟的保险业务员流向了各类P2P平台。“在上述资金转移的多种手段中,更多利用的是用户对他所熟悉的保险业务员‘信任’的心理,这类保险从业人员成为P2P平台哄抢的对象。”高毅对笔者称。
笔者了解到,所谓业务员的“资源”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手的真实客户,经过游说退保后,资金转移至P2P平台,作为客户的投资款。另一类是业务员在保险公司工作期间已经涉嫌违规操作,如代签保单,转行后,业务员直接告诉相应客户,保单实则无效,尽快退保。“保险代签,需要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损失惨重。”某保险公司业务员表示。
无利不起早。保险业资金和人员的“批量转移”中,金钱的诱惑不可不提。“保险行业整体收入低、开展业务难度大等原因,促使了这部分保险从业人员投向P2P怀抱。”李飞称。
“转到P2P平台,在还未开展业务的情况下,就能开出4000元的底薪,高于保险公司的全额薪水。”李飞称,一旦拥有资源,薪水还将无“上限”,月收入达到六位数都有可能,“保险公司想留住销售队伍难度不小。”
“有苦说不出”
高毅对笔者表示,他们已经采取部分取证措施并向相关机构报案处理,但是得到的回复却是,公安机关和经侦部门以公司仍在正常运营,并未发生跑路及资金链断裂问题为由,没有采取更多措施;工商局在对公司实际运营业务超出注册信息所标注的经营服务范围的行为进行核查后,予以5万元的罚款,而这对于资金以“万”为单位入账的P2P平台来说,无关痛痒。
在报案的过程中,“举证”成为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难题。人证方面,大批P2P平台投资人,害怕平台问题曝光后发生挤兑,投资款血本无归而不愿意“站出来指证”。
在物证方面,报案需要提供保险公司分配给业务员的签售记录。“保险公司将该信息委派给某业务员,但他通过非公司安排的运营方式获利。”高毅表示,这样的材料难以
获取,加之现在平台业务员在开展P2P业务时使用的并非真名,导致取证难度进一步加大。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P2P平台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和保险业进行竞争,这对保险行业的危害是很大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投保人造成了危害。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为了防止这种危害的出现,一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而对于投保人而言,也一定要理智的选择对的投资理财方式。而政府更应该加强对P2P平台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