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首家“先行先试”的银行系保险公司,交银康联人寿自5年前重组更名以来一直被业内所关注。在近日接受笔者采访时,交银康联人寿总裁张宏良宣告2014年提前实现当年盈利,不仅打破一般寿险公司七至八年才实现盈利的行业规律,同时确立了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双轮驱动的可持续盈利模式。
承保投资双轮驱动
从张宏良透露的成绩单来看,在股债市双牛的大环境下,和其他保险公司一样,交银康联2014年在投资上也收益颇丰。不过同中有异的是,他们还在承保端实现了利润,避免了单一盈利模式可能带来的利润波动风险。
至于盈利的具体数据,张宏良笑言:“由于股东是上市公司,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所以在此不便透露。”
笔者获得的一份未经审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交银康联的保费收入为26.4亿元,较2009年末增长30倍;衡量保险公司利润水平的重要指标——新业务价值3年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9%。
作为交行的子公司,交银康联的定位很清晰:专注银保业务。
如何能在饱受争议的银保渠道,实现保费和盈利兼收?张宏良透露说,主要是选择了走“高价值增长、低资本消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0年底,深谙中国寿险业长期经营法则的张宏良甫一上任,便提出大刀阔斧的转型计划——即转变理财型业务在公司保费收入权重过大的局面,转而深入交行“内部”,瞄准银行不同层级客户,专注于发展长期保障类业务,全面提升在售产品的加权边际利润率水平。
能够逆势放弃“规模造势”,转型“效益优先”,这与交银康联的股权结构和股东关系息息相关。交银康联只有两个股东,交行和澳大利亚康联集团各持有62.5%和37.5%的股权,且双方在发展理念上高度一致。张宏良透露说,“股东双方最近达成了一致,联手对公司增资6个亿,目前增资方案正在审批中。”
申请筹建资管公司
在第一个五年交出提前盈利的成绩单后,2015年交银康联将启动新五年计划,再度踏上转型之路。具体的计划是:在继续深耕银保渠道的基础上,打造以财富管理为特点的新直销模式,加速在三四线城市布局,并注重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张宏良透露,2015年交银康联将通过“跨界”,在大金融的格局下,依托交行集团化优势,不仅销售保险产品,还会在合规的前提下代理销售资管类产品。
此外,他还透露,今年还准备申请开设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重点发展长期高保障业务,交银康联的产品久期普遍长于同业平均水平,负债端的拉长,将倒逼银行系保险公司在资产端寻找更多、期限更长的投资项目。而是否拥有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乎保险公司在项目猎取过程中的优先权和成功率,并可节省下一笔不菲的管理费。
交银康联积极申请资产管理牌照的背后,折射出银行系保险公司拓宽投资业务范围的强烈诉求。这是因为,资产管理公司能做原来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资产管理中心所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吸纳外部资金,自己发理财产品,做第三方理财业务,发行另类资产项目等。
而事实上,银行系保险公司在此方面有“近水楼台”之天然优势。如背靠母行交行,使得交银康联能够获得部分“知根知底”且收益率不错的优质项目,可以承担起发行这些资产项目的角色。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去年交银康联人寿提前实现了盈利,而且还明确了可持续盈利模式。此外,交银康联还积极谋求资产管理牌照,并申请筹建资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