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费用造就“虚胖” 快速增长戛然而止
2010年是中邮人寿开业后第一个完整的经营年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0.29亿元,其后保费连年大幅增长,2011~2013年实现原保险保费分别为80.23亿元、145.46亿元、230.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81%、 58%。不过,这一高速增长在2014年戛然而止。保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前11个月中邮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13亿元,2013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24亿元,同比下滑4.91%。
熟悉中邮人寿的行业人士称,高速成长的背后,是高费用支出的强烈刺激。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显示,中邮人寿2013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为6.34亿元,2012年为6.42亿元,2011年为3.20亿元。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低内含价值业务膨胀、趸缴产品退保率高企,导致中邮人寿的“虚胖”。中邮人寿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保费负增长主要是业务结构调整造成的,做一些期缴业务,这也是响应保监会向价值转变的号召。虽然在期缴业务上实现了大幅增长,达到19.61亿,同比增长81.6%,但是中邮人寿在银保市场新单规模保费上下滑11.7%。业务结构的调整却切断了高速增长的保费。
中邮人寿年年亏损 仍找不到盈利法门
憧憬着“高富帅”的中邮人寿经过数年的规模厮杀,博得寿险前十等系列的江湖荣誉,但却始终无法找到盈利的法门。中邮人寿自成立以来年年亏损,2009年216万、2010年3965万、2011年4742万、2012年亏损1.87亿、2013年亏损1.67亿元,合计4.43亿。
虽然中邮人寿投资业绩表现尚可,连续3年投资收益率超越行业平均水平,但梳理年度信息披露数据,会发现以期缴为代表的高价值业务占比很低。拳头产品几乎清一色都是趸缴5年期分红产品。
以2013为例,当年中邮人寿保费总计230.37亿,其中趸缴产品合计保费收入就达到199亿,期缴总保费占比不足8%。高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以及趸缴产品高退保支出导致中邮人寿成立至今,连年亏损。
中邮人寿退保金猛增 对市场环境变化不适应
中邮人寿2014年保费负增长或许是缘于其对市场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2013年中邮人寿退保金额高达10.7亿元,2012年这一数字为2.96亿元。虽然退保金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产品销售过度集中于分红险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年报数据显示,中邮人寿2013年经营的所有保险产品中,前五大产品保费收入合计为229.87亿元占该公司保费收入的99.78%,其中“中邮年年好A款两全保险(分红型)” 和“中邮富富余1号两全保险(分红型)”合计保费收入198.92亿元,占该公司保费收入的86.34%,占比之高在业界罕见。这些产品均通过银行渠道实现销售,而银保渠道一直是销售误导的高发区域,为产生退保埋下了隐患。这一现状也反映出,中邮人寿的个险、团险销售渠道是其绝对的“短腿”。另外中邮人寿产品自身质量不高也是退保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2014年实行的银保新政也对风险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销售提出比例要求,对以趸交、理财型产品冲规模的中邮而言压力不言而喻。显然面对费率市场化改革催发的高收益产品潮,尤其是互联网高收益产品,中邮人寿原来3.5%的高保底收益产品竞争力度有限。
软实力建设跟不上 管理方式过于远离市场
2009年成立时,中邮人寿在寿险业排名第54位,到了2013年的寿险业排名第8。由于业务快速发展,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曾一度凸显,2014年6月获批通过股东直接扩股增资25亿至65亿元。这是继2014年4月发债筹资15亿元之后该公司的又一次增资行动。
然而,过快的发展速度也暴露出软实力建设跟不上的问题。渠道建设、基础管理和后援建设的滞后,影响了前线业务发展。虽说打着“自营+代管”的旗号,省级以下不设分支机构,但对于兼职邮储员工的控制力度则只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人才问题。中邮人寿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班子成员和省级分支机构总经理在内的中高级管理层,多来自邮政系统,反观其他银邮系险企多由保险公司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掌舵业务。中邮人寿管理方式被认为“过于远离市场”。
慧择提示:高费用造就“虚胖”,中邮人寿的快速增长戛然而止。此外,中邮人寿退保金猛增,对市场环境变化不适应,并存在软实力建设跟不上、管理方式过于远离市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