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刚过一半,基金分红已经非常可观,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基金已宣布分红的总金额超过146亿元。其实,按照市场的老规矩,每年的1月份,甚至第一季度,如果再拖个尾巴,延期至每年的4月份,那是基金市场的高分红季节,过后,一切便又将会平静下来。因此,提醒市场各方:冷静对待近期的分红盛况。
第一,相关法规已在淡化分红。作为《基金法》的最重要配套法规之一,与老版《基金法》相配套的、2004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封闭式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90%。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中国证监会2014年8月8日起施行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封闭式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可供分配利润的90%。开放式基金的收益分配,由基金合同约定。”
两相对比,在对于开放式基金分红上,新版《运作管理办法》已经给了基金公司最大的自由空间,即不仅没有对开放式基金有强制性的分红要求,甚至连“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的相关规定也消失了。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开始发行的新基金里,中欧、天弘、易方达、博时的相关新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已经没有了这个方面的叙述。
由于基金公司的运营收益与其所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直接挂钩,在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下,每一家基金公司天然地都没有积极分红的意愿。更何况在基金市场总规模增长有限、基金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平均全效资产规模在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少分,甚至不分,必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第二,在冷静的基础上区别对待开放式基金的分红。这里所说的区别对待,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开放式基金,即:(一)按照国家的法定分类,开放式基金可以被细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基金中基金、混合基金这五个主要类别,有四个类别已经上市,这其中,货币基金是分红最为勤快的,自互联网金融发热以来,绝大多数品种都已经从以往的“按月支付”进化到了现在的“按日支付”,其实,无论按月、按日,实际收益相差不大。总体来看,净值增长率的高低,才是真正决定投资者投基收益高低的关键。
举个例子:在相同的时间区间里,A基金净值增长100%,B基金净值增长50%,A基金每份额分红0.10元,B基金每份额分红0.50元,试问:哪只基金好?
(二)注意区别一下场内和场外。现在,有很多基金都在场内交易,一方面,场内交易的业务处理速度快,交易成本低;另一方面,场内交易的基金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成交价格,场外申购赎回的基金按照净值决定成交价格,因此,同样有分红的基金,尤其是一些分红比例较高的基金,在场内有可能会被小小地炒作一把,而在场外,则风平浪静,因为分红只是把原先净值中的一部分还给了投资者,投资者的资产总量并没有增加。
对此,有的基金公司会误导性地宣传分红的好处,即分红退回的资金能够帮投资者减免赎回费,的确如此。但是投资者愿意赎回吗?投资者如果分红再投资,成本岂不更高?
(三)注意区别一下分红比例的高低。因为税务方面有相关规定,一些有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因此会有主动避税需求,尤其是偏好分红比例高的基金。
第三,分红不一定有益于投资者。以主做股票的基金为例,牛市里的分红,尤其是高分红,很有可能会损害投资者利益。因为在分红之前,基金必须卖出足够的股票,以保证有足够的现金可供分配。
根据笔者的调研统计,平均约有60%左右的投资者偏好“分红再投资”,这就是说,分红之后,大约有60%的红利资金又会迅速回到原基金的账户中,相关基金又有可能不得不买回才卖出的股票。
以偏股基金今年以来分红金额已达122.66亿元为例,从准备分红,到60%资金分红后再投资。从卖出股票,到再买入股票,按万分之六的佣金比例计算,1200万元左右的佣金就被券商拿去了。因此,投资者大可不必关注分红;基金公司应尽量少分红;不分红的基金最好越来越多。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基金业迎高分红季节,不过分红的基金越多越好,而且投资者需谨慎产品分红。此外投资者在关注分红基金产品时,一定要对比产品的分红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