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换帅”日趋密集
从2013年起,信托业高管变动便逐渐密集。结合监管层披露的数据及市场公开信息粗略统计,仅今年以来,银监会已批复了至少27项信托业董事长或总裁的人士变更事项,其中涉及到董事长变更的有14起,总裁或总经理变更的13起。
上述27起人士变更事项多发生于今年,如外贸信托原董事长王引平于今年3月份卸任,银监会于8月7日批复杨林任职外贸信托董事长;金谷信托今年6月初被曝光管理层多人离职,而监管层在8月份则批复由彭新担任金谷信托的董事长。
监管批复的信托业人事变动仅是信托业人士变动的一部分。以原高管任职发生变动计算的话,统计今年以来已有约20起信托高管变动事宜。
有业内人士统计了今年以来信托业高管变动的原因,格上理财此前发布报告认为,近年来信托业高管变动的主要原因分为四类:1.换届、内部调动;2.退休、过世、身体原因;3.接受调查、撤职;4.跳槽、挖角。
而由于今年来信托业股权变动频繁,由信托公司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带来的高管换血也是信托业高管变动的重要原因。如光大集团控股甘肃信托,光大集团的管理层入主甘肃信托;而据媒体报道,宝钢集团入股华宸信托也使华宸信托管理层大换血,但是相关人员的任职情况尚未有明确的批复信息。
应关注非正常原因
据初步统计,在信托业频发的高管变动中,“正常因素”如换届、调任、退休等仍是主要原因。如中信信托蒲坚已调任中信集团,平安信托童恺也已调任平安集团等均属于这一范畴。这一因素本身对信托公司发展速度影响较小。而更值得关注的或许应是一些相对“非正常”的因素对信托业的影响。从统计情况来看,不少高管因就职其他行业,甚至接受调查等原因离职。信托业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面临风控和转型的压力,而高管变动就像一面镜子,或多或少映衬出信托业在换挡过程中面临的阵痛和集聚的问题。
随着泛资管市场竞争加剧,在资管市场深耕多年的信托业的从业者,已是其他各泛资管行业重点需求的对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托业所面临竞争的加大。
信托业高管离开信托业,格上理财分析认为,原因包括泛资管的竞争和监管的双面夹击,使得信托业并不如前几年那么好做了,因此有不少高管选择跳槽到券商、基金子公司;对原公司给予的薪资待遇或激励机制不满意,挖角方通常都会允诺诱人的薪资待遇和职位;面对转型期的信托和资管行业,不少高管已然失去了信心,转行其他领域。仅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北京国际信托前副总经理时宝东已加盟合众人寿,目前任合众人寿副总裁/合众资产副董事长。另有多家信托公司副总级别高管离职,且目前并未在信托业继续就职。
除了跳槽至其他行业以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因接受调查而辞职的信托高管,如光大兴陇信托前身甘肃信托副总经理邵禹斌等7人因涉嫌贪污、受贿等原因接受调查;今年7月份四川信托刚离任的总裁陈军也因涉嫌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收受贿赂而遭调查。
接受采访的信托业人士认为, 随着过去几年资本对信托业需求的急速膨胀,相关从业者的道德风险不可避免的面临越来越大的考验。近年来多位信托业高管被查也揭示了目前信托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产品风险,在公司管理层面、从业者道德风险面前仍需加强监管。
虽然信托业面临增速放缓,近年来业界对信托业发展存部分争议。不过随着信托业相关制度建设的日趋完善以及信托业转型的逐步推进,走向成熟的信托业或将吸引更多资本以及人才的“归来”。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近日指出,去年监管层提出“八项机制”建设,重塑了行业形象。今年提出“八项责任”,树立信托业“正规军”的思想,明确责任界限,把信托的角色定位和内部管理弄明白,做到表里如一,以获取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如在“八项责任”中的“机构责任”中,监管层将出台机构评级制度,并与信托公司的董事会高管团队去留挂钩,并设置四个评级指标:实力指标、合规指标、风险指标、社会责任指标。随着随着信托业制度建设,管理层考核体系日趋成熟,频繁变动的信托高管团队将为信托业划出怎样的轨迹值得期待。
慧择提示:今年以来,信托业“换帅”日趋密集,信托公司“掌门人”变动频频。除了退休、换届、调任等原因,不少信托公司高管是因另谋高就或接受调查等原因离职,非正常离职原因受到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