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来,中国偿二代备受各方的关注,瑞再对此也进行了分析。据调查得知,近日瑞再举办国际研讨会,中国偿二代受到全球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就为您讲述相关具体情况。
2014年12月9日,瑞士再保险在瑞士苏黎世召开“中国偿二代国际研讨会”,并发布《风险对话》中国偿二代专刊。研讨会邀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的监督官员对偿二代做了全面讲解,来自欧洲和中国保险公司的代表、金融监管机构官员、中介机构代表以及保险学者专家,围绕中国偿二代进行了热烈交流。
《风险对话》中国偿二代专刊共收录中国保监会陈文辉副主席、欧盟偿付能力II之父Karel Van Hulle 教授、标准普尔亚洲董事总经理Connie Wong、St. John’s大学 W. Jean Kwon教授、《亚洲保险评论》副主编尧洪兴(Benjamin Ang)等5人的文章。
陈文辉副主席在题为《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的文章中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中国保监会积极探索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改革的道路和模式,在2012年3月正式启动中国偿二代建设。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测试和建设,到2014年底,中国基本建成了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符合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国偿二代即将正式发布标准并尽快实施,中国愿意与各国分享偿付能力监管改革的经验,推动全球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进步,共同促进全球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Karel Van Hulle教授在题为《中国偿二代:相通于偿付能力II的监管制度》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偿二代的目标是在资本要求与风险之间建立关联,这与欧盟偿付能力II是相通的。W. Jean Kwon教授在题为《偿二代与中外保险公司经营》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保险市场从偿二代建设和实施所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其实施成本。Connie Wong在题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是中国保险市场的新纪元》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偿二代框架清晰,符合中国保险市场的实际,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尧洪兴对中国部分保险公司高层进行了采访,撰写了《中国推行偿二代的时机已成熟》的文章。受访者认为,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时机已成熟。
除发布专刊外,研讨会围绕中国偿二代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研讨会由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陆勤主持并致欢迎词。
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副主任赵宇龙博士以《新制度、新机遇》为题对中国偿二代进行了全面讲解。赵宇龙博士是偿二代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全程设计并参加了中国偿二代建设。他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偿二代建设的目标是要科学准确地计量风险并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推动行业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改革经验。他表示,中国偿二代采用三支柱的框架,具有风险导向、符合实际、国际可比的特征。他强调,中国偿二代在资产负债评估原则、寿险合同负债评估、综合因子法、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风险综合评级(IRT)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实情。多轮定量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偿二代是一套科学的体系,实现了预定的目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偿二代的实施,中国保险市场将更开放、更有效率,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风险官廖万邦(Patrick Raaflaub)、瑞士再保险集团再保险业务首席财务官罗赫闻(Gerhard Lohmann)、St. John’s大学 W. Jean Kwon教授、标准普尔再保险评级专家Dennis Sugrue、中国人保首席风险官兼再保险部总经理张青分别围绕《全球金融监管趋势》、《保险公司资本管理》、《偿二代与中外保险公司经营》、《从信用评级来看新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偿二代下中国产险业发展》为题进行了演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偿二代对全球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保险监管的影响和意义。
与会代表在问答和讨论环节,围绕中国偿二代的背景、技术标准、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中国偿付能力监管的改革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中国保监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套全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其工作效率和建设成果值得尊敬。中国偿二代充分体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实际,在框架体系、技术模型和参数设置等方面,与欧洲的偿付能力II、美国RBC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差异,为全球偿付能力监管改革贡献了智慧。
慧择提示:在瑞再举行的“中国偿二代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高度关注中国偿二代建设及其成果,普遍认为其将对中国保险市场乃至全球保险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4年12月9日,瑞士再保险在瑞士苏黎世召开“中国偿二代国际研讨会”,并发布《风险对话》中国偿二代专刊。研讨会邀请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保监会)的监督官员对偿二代做了全面讲解,来自欧洲和中国保险公司的代表、金融监管机构官员、中介机构代表以及保险学者专家,围绕中国偿二代进行了热烈交流。
《风险对话》中国偿二代专刊共收录中国保监会陈文辉副主席、欧盟偿付能力II之父Karel Van Hulle 教授、标准普尔亚洲董事总经理Connie Wong、St. John’s大学 W. Jean Kwon教授、《亚洲保险评论》副主编尧洪兴(Benjamin Ang)等5人的文章。
陈文辉副主席在题为《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的文章中强调,顺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需求,中国保监会积极探索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改革的道路和模式,在2012年3月正式启动中国偿二代建设。经过3年时间的研究、测试和建设,到2014年底,中国基本建成了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符合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改革需要,具有国际可比性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中国偿二代即将正式发布标准并尽快实施,中国愿意与各国分享偿付能力监管改革的经验,推动全球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进步,共同促进全球保险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Karel Van Hulle教授在题为《中国偿二代:相通于偿付能力II的监管制度》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偿二代的目标是在资本要求与风险之间建立关联,这与欧盟偿付能力II是相通的。W. Jean Kwon教授在题为《偿二代与中外保险公司经营》的文章中指出,中国保险市场从偿二代建设和实施所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其实施成本。Connie Wong在题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是中国保险市场的新纪元》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偿二代框架清晰,符合中国保险市场的实际,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尧洪兴对中国部分保险公司高层进行了采访,撰写了《中国推行偿二代的时机已成熟》的文章。受访者认为,随着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时机已成熟。
除发布专刊外,研讨会围绕中国偿二代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研讨会由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陆勤主持并致欢迎词。
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偿付能力监管部)副主任赵宇龙博士以《新制度、新机遇》为题对中国偿二代进行了全面讲解。赵宇龙博士是偿二代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全程设计并参加了中国偿二代建设。他在演讲中指出,中国偿二代建设的目标是要科学准确地计量风险并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推动行业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改革经验。他表示,中国偿二代采用三支柱的框架,具有风险导向、符合实际、国际可比的特征。他强调,中国偿二代在资产负债评估原则、寿险合同负债评估、综合因子法、风险管理要求与评估(SARMRA)、风险综合评级(IRT)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实情。多轮定量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偿二代是一套科学的体系,实现了预定的目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偿二代的实施,中国保险市场将更开放、更有效率,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风险官廖万邦(Patrick Raaflaub)、瑞士再保险集团再保险业务首席财务官罗赫闻(Gerhard Lohmann)、St. John’s大学 W. Jean Kwon教授、标准普尔再保险评级专家Dennis Sugrue、中国人保首席风险官兼再保险部总经理张青分别围绕《全球金融监管趋势》、《保险公司资本管理》、《偿二代与中外保险公司经营》、《从信用评级来看新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偿二代下中国产险业发展》为题进行了演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偿二代对全球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和保险监管的影响和意义。
与会代表在问答和讨论环节,围绕中国偿二代的背景、技术标准、对行业和公司的影响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国保险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中国偿付能力监管的改革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中国保监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套全新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其工作效率和建设成果值得尊敬。中国偿二代充分体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实际,在框架体系、技术模型和参数设置等方面,与欧洲的偿付能力II、美国RBC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差异,为全球偿付能力监管改革贡献了智慧。
慧择提示:在瑞再举行的“中国偿二代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高度关注中国偿二代建设及其成果,普遍认为其将对中国保险市场乃至全球保险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