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听到最多的是股市萎靡、开放式基金被套、房产投资风险凸现等等,但即便如此,最近几个朋友的理财经历还是给了我不小的启发,让我感到市场逆境理财更需“财商”。
张先生(25岁,机关工作人员,月收入两千余元):
适合别人的投资方式不一定适合你
小张大学毕业留沪成为了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在外地工作的父母爽气地拿出20万元给他未来结婚使用。小张近期还没有结婚的打算,所以决定做一些投资。他看准学校附近租房市场火热,就投资买了一套两居室的二手房,租金收入相当可观。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先是第一对租房者提出要增配洗衣机、电冰箱,看在租金较高的份上,小张增加了投入,结果这两个租房者住了两个月就搬走了。第二对租房的大学生搬来后常常彻夜狂欢、打牌喝酒,邻居不堪其扰,居委找小张谈了两次话。第三对租房者看来老实,却将房子作为堆放伪劣产品的仓库,结果害得小张也被牵连。这给小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银理财专家认为,对于小张这类单身在沪的上班族,没有家人可以分担事务,如果投资产品要消耗较多的精力,甚至占用上班时间,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小张作了及时调整,将二手房卖出(小有盈利),在低位买入了偏稳健型的开放式基金。这样的投资安排让小张着实舒了口气,他也总结出一条“财商”:投资前应对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适合别人的投资方式并不一定会适合你。
赵先生(35岁,外企管理人员,月薪近两万元):
关键要踏准市场节奏
赵先生出国留学回来后一直担任外企高级管理职务,7年来积蓄的薪水应该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但赵先生的财务状况一直不理想,照他自己的话讲个人投资是“屡战屡败”。他在股市有十几万资金被套,参股朋友的火锅店又经营失败,年初买入的10多万元开放式基金目前还跌在面值以下。中银理财的专家给赵先生把脉,指出了他的两条病症:一是对投资产品不了解,就贸然投入风险系数高的产业;二是对市场节奏把握不准。
今年尽管市场平淡,赵先生的心情却好了许多。他听取中银理财的建议对自己的投资方向作了调整,从风险型转向稳健型,同时认真研究市场走向,使投资小有收获。他从日常工作往来中感觉到美元有升息的可能,就将自己的外汇储蓄购买了中行的“汇聚宝”美元正向挂钩的产品,结果成为了此后两次升息的受益者。此外,赵先生还敏感地捕捉到宏观调控后银行资金相对收紧的情况,果断地投资了以金融同业拆借收益为主要投资方向的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率从1.7%稳步提高到近期的2.7%,同时还保证了资金良好地流动性。因此,赵先生给自己总结出一条“财商”:逆境也有理财机会,关键要踏准市场节奏,选好产品。
何先生(45岁,自由职业者,资产数千万元):
财富不等于整个人生
如果要评全能投资好手,何先生大概能够排上号,他开过餐馆,做过外贸,炒过股票,玩过期货。最得意的还是这两年炒房产,一下子跻身千万富翁队伍了。但今年6月开始,何先生遇到了一些麻烦,先是合作炒房的朋友觉得风险增大要撤出资金,何先生觉得手中的10套房产再等等应该可以卖到更好的价钱,所以他决定增加银行贷款单干。可是,何先生发现贷款买房也有困难,一是各家银行提高了多套房的贷款首付成数和利率;二是银行拒绝在个人信用记录上有10套房贷款的何先生再增加贷款金额。何先生真是急得一夜白发,听朋友建议到中银理财申请VIP,目的还是希望银行能够增加贷款或者能够求助到民间借贷。
可是,中银理财的专家在仔细分析了何先生的情况后,并不支持他寻求新的贷款。一方面,何先生的投资结构并不合理,储蓄、国债等稳健型、易变现的投资几乎没有,家中有四位老人、全职太太、孩子,主要收入依靠何先生,但谁都没有买过任何人身保险;另一方面,何先生找到的所谓民间贷款利率高且不合法。
何先生仔细考虑之后,决定将已经获利甚丰的房产卖出,归还了朋友的投资款,同时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了保险,增加了家庭存款的金额。在市场状况不佳的时候,不妨采取“退而结网”的方式,手握资金,静待时机,再做出击。何先生获得的“财商”是两个不等式:一个是理财不等于风险投资,理财重要的是合理安排资产,帮助规划人生;另一个是财富不等于整个人生,在追求更多收益的同时,也要关心家庭、健康以及养老保障等,这样才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