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末,由于宏观经济层面政策的变动,国内理财市场产品收益和期限特征也有所变化。日前,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近期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有拉长的趋势。2013年,投资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长期维持在40%以下,而从今年年中开始,占比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且近期连续3个月呈现上升的态势,与年初相比涨幅达10个百分点。此外,由于美国QE结束,外币理财产品也将面临分行走势。
银行理财期限有所拉长
普益财富研究员牟鑫分析指出,银货币市场间宽松的资金流动性降低了银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意愿,观察近期的银行间利率shibor走势,一个月shibor利率自10月以来始终稳定在4%以下。然而为了防止存款流失,银行发行长期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以长期产品的价格优势留住客户,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的粘度。
另一方面,2014年7月14日,银监会“35号文”为实现银行理财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提出多项规定,其中明确指出“理财产品之间不得相互交易,不得相互调节收益”。在监管层的约束下,银行理财产品以资金池方式相互交易、调节收益,实现期限错配与资金错配的运作方式受到抑制。“银行难以通过滚动发行短期理财产品配置长期资产来实现期限错配溢价,因而部分转向发行长期产品。”牟鑫表示。
进入四季度,监管层出台的存款偏离度监管措施进一步影响了银行理财业务的产品设计。不少银行都开始大力推保本型的存款类理财产品,此类产品可作为表内存款业务,保本型产品规模可能会有所扩张。牟鑫分析表示,对于银行来说,保本型产品的理财资金从发行开始日至到期清算日都被算作银行存款,因此银行扩大保本型产品规模,同时拉长该类产品的投资期限,起到稳定银行日均存款的作用、有效规避月末存款偏离度对银行的约束。
今年10月,央行为平滑市场资金流动性定向投放了数千亿资金,充裕的货币市场资金流动性或将保持至年底,理财收益受此影响不会出现明显走高,加上不少机构预期明年或会迎来降息通道,投资者可选择投资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来锁定收益。
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上周,大部分期限型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价格下跌。上周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723款,1个月至3个月期理财产品依然最多,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0%,较上期下降1个基点。3个月至6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7%,下降6个基点;6个月至12个月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41%,较上期下降10个基点;1年以上期理财产品1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51%,较上期下降29个基点。
外币理财收益面临分化
此外,普益财富认为,在汇率波动的影响下,银行发行的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要受到来自外币发行国利率以及国内人民币市场利率等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外币理财产品投资显得更加复杂。
今年以来,除了欧洲央行分别在6月和9月各降息10个基点外,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在内的主要外币发行国均维持利率不变,各国利率水平维持在低位决定了投资者持有的外币资产所能获得的收益率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此外,导致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的因素还有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市场利率水平。从未来汇率的走势上来看,由于美国已经结束量化宽松政策,因此美元兑人民币走势很可能从此前低位反弹,而部分国家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使得这些国家的外币兑人民币汇率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事实上,从第2季度开始,人民币兑主要币种逐渐持稳,兑部分币种开始反弹,这使得银行在运作外币理财产品过程中采。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银行理财期限有所拉长,与此同时,外币理财收益面临分化,而且,银行理财市场难现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因此,投资者在选购银行理财产品时需把握好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