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信托业进入蓬勃发展期,资产规模得到大幅增长。而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本文将多维度审视与考量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下面是具体情况。
我国信托资产规模的来源构成
年报数据显示,单一资金信托是全行业信托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高达70%。同时,不同信托公司之间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占比差别较大,占比最高的达到94%,而最低的仅有12%,且单一资金信托规模排名与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排名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68),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
在直接体现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能力的集合资金信托方面,信托公司之间的规模差别也比较大。2013年末,68家信托公司平均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399亿元,行业中位数为266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加40%和53.8%,表明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从具体分布来看,1000亿元以上的有5家,500亿元以上的有20家;50%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在100亿元-400亿元之间。随着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也会日趋白热化,各家信托公司必须密切结合自身实际,尽快找准自身业务定位,不断培育优势业务领域,否则将很有可能在行业分化进程中被淘汰。
信托资产规模与其他金融子行业的横向比较
与其他金融子行业相比,我国信托业发展相对较快,2012年底,我国信托资产规模成功超越保险,成为仅次于银行的金融第二子行业。2013年以来,虽然整体增长势头有所减缓,但仍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截至目前,行业信托资产规模已接近13万亿元,并进一步拉开了与保险、证券等行业管理资产规模的距离。
从信托规模与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贷款余额等指标的对比情况来看,从2010年到2013年,随着社会融资规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余额的持续上升,信托规模和银行理财规模亦出现快速增长,且增速远高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表明信托在整个社会融资体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信托业发展水平与国外同业的比较
从衡量信托业发展水平的信托深度(信托资产/GDP)和人均信托服务水平(信托业务规模/人口总数)两个指标来看,与信托发展比较成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信托化程度仍然较低,发展空间巨大。
从信托深度来看,2013年,我国GDP总量为56.9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经济体中排名第二,但信托资产规模(10.91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例仅为19.2%,虽然较2005年的1.2%和2010年的7.6%有了较大增长,但与同为大陆法系国家、GDP排名全球第三的日本相比,差距仍然较为明显。2013年日本的GDP为478.37万亿日元,信托资产规模为831.06万亿日元,信托规模与GDP的比值为174%,为中国的9.06倍。从人均信托服务水平来看,即便用广义的信托概念来考量,2013年我国信托服务规模也仅为20.33万亿元,人均信托服务水平仅为1.5万元(约合0.25万美元),仅为同期日本人均信托服务水平的4%。
同时,对比日本和我国2013年信托机构的经营状况和各类信托业务占比也可以发现,我国的信托服务模式仍比较单一,主动管理能力也有所不足,积极探索信托业务新领域和新模式,将成为行业持续、稳健发展的必由之路。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与其他金融子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信托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此外,与国外同业比较,我国信托化程度仍然较低,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