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岛区人民医院1978年建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省属三级医院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下设一所分院。据报道,黄岛区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试点打包疗法。那么这对医改试点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昨天,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岛城媒体走基层活动,媒体人从黄岛区卫生计生局获悉,医改试点一年多来,医院药品价格明显降低、各项费用控制指标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水平显着提高,4家参加改革的公立医院平稳运行。其中,黄岛区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试点“打包”疗法,启动了临床路径和支付方式改革试点,4种病按照路径治疗。
试点路径疗法
昨天,黄岛区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在黄岛区人民医院实行的 “加强循证决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中国临床路径和支付方式改革实践与传播”项目,该项目在全国4个城市试点。黄岛区人民医院院长丁宝国介绍说,这个项目就是通过优化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而且看病之前就对花销心里有底儿,能看个“明白病”。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以便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之前青岛市各医院实行的临床路径管理,实行“同病同治”,使单病种限额付费成为现实。但是,临床路径对于复合疾病退出率较高,加之以前临床路径的应用与医院、医生的收益无关,在规范诊疗行为避免了过度医疗的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医疗不足的情况。此次试点项目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出血、脑梗塞四个病种,由中英专家联合设计临床路径,并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国家标准、国外经验和本土诊疗实际反复测算付费标准,每个病种都有严格的项目执行列表。
对临床路径的突破式改革,减少了一些以前的“习惯动作”,也增加了一些必选项目。比如,以前医疗机构对脑出血患者会一概采取先吸氧的急救措施,根据专家的建议,改成应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吸氧;另外,以前对TIA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不是常规项目,而现在必须做,这样可以早期发现患者是否有脑动脉瘤,及早进行医疗干预,有效预防更为严重的脑出血的发生。这项“国际化”的临床路径改革试点工作在我国试运行之后,还将逐步在“金砖五国”全面推广。
彻底根除“以药补医”
黄岛区卫生计生局医政科科长孙建伟表示,实行医改取消药品加成,彻底根除 “以药补医”。“自2013年2月1日零时起,四家试点医院正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1600余种药品全部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所得利润和药品收入完全脱钩,被诟病多年的‘以药补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公立医院补偿由原来的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同时,四家医院基本药物和中标品规常用药品全部实行省网采购并严格执行省网统一招标价格。
“我们制定了《关于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投入政策的实施办法》,将医院信息化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等以专项资金的形式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孙建伟说,去年财政预算投入3995万元,有效保障了试点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黄岛区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试点“打包”疗法,启动了临床路径和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临床路径试点项目涉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梗塞四个病种,有利于规范医疗行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患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