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下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只有小幅上升迹象,并未出现去年同期的火爆情形。不过,长期以来被普通投资者忽视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却出现快速增长。理财师表示,结构理财产品的主要优势是收益率可观,但是相对较弱的流动性以及较大投资风险是投资者要慎重对待的。
笔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了解到,指数挂钩结构性产品是目前市场上增长最为迅猛的一类产品,尤以挂钩沪深300指数为主。据有关数据统计,前八个月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仅上周就有20多款结构性产品在售,包括挂钩利率、挂钩指数、挂钩股票、挂钩汇率的产品。
“这与当前股市回暖预期有关。”一家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理财师称,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银行通过和券商签订收益互换协议来实现理财产品与指数的挂钩。在目前股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投资者确实可适当留意银行发行的短期挂钩指数型结构性理财产品。
据分析,商业银行在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多为“固定收益+期权”模式,其中大部分本金投资于债券、央票等固定收益率产品,仅拿出一部分本金或者利息投资衍生品比如做空沪深300指数,以作为对冲;至于资金在两者之间配置的比例则取决于贴现率,即固定收益部分的利率。
“这样一方面能避免投资者本金因受期权衍生品投资失败而面临亏损,另一方面能发挥衍生品的投资效应,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该理财师称。
“与指数型基金相比,挂钩A股指数的理财产品风险和收益都同时降低,适合那些想从股市上涨中获取收益但又不想承担太多风险的投资者。”温州某证券公司财富管理部陈经理表示。不过,从流动性上来说,挂钩A股指数结构型产品不如开放式的指数型基金,这类理财产品在存续期内,除产品自动终止外,投资者与银行均无权提前赎回或终止,而开放式基金则在交易日基本能正常申赎。
理财师同时提醒,投资者不能盲目认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总是安全的、保本保息的,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提速正预示着银行理财在逐渐摆脱以预期收益为主的发行形式,银行理财正朝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转型。投资者要充分认识到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并不一定能达到银行所宣传的预期收益率,在投资前要确认自己能否接受此类产品的收益率浮动甚至亏损。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出现小幅度上涨,然而,多款结构性产品不断走红。因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较不稳定,所以,消费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