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扎堆地方建设项目
保险资金成为地方政府引资的对象,成为其增厚机构另类投资业绩的机遇。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国内已有接近30个地方提及吸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年初部分地方政府制定引资规划相比,另外一些省市区已经开始通过债权投资计划吸引险资“扎堆”。
9月12日,“湖南省2014年保险资金运用项目对接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现场签约169亿元,其中135亿元项目已获得银行保函。签约方包括泰康资管、太平洋资管、人保资本、中意资管、人保投资控股、国寿资管等保险机构,项目金额从4亿元到40亿元不等,包括债权投资计划、产业投资基金等投资形式,标的涵盖高速公路、旧城改造项目、保障型住房等多个方面。
据报道,目前保险资金在湖南已投资的项目中,期限大多为7至10年,收益率约为7%-9%。截至8月底,湖南保险资金投资项目库入库项目超过200项,涉及市政、交通、环保、土地储备、保障性住房、商业地产、养老、医疗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湖南已累计落地资金127亿元,正在推进项目资金200余亿元。除前述多家保险机构外,外贸信托、中融信托、平安信托等信托公司还以保险资金为募集对象对湖南进行了投资。而类似前述的“项目对接会”并非孤立,广东等地也通过集中式的洽谈促进保险机构与地方项目的合作。
保监会网站“派出机构工作动态”信息显示,进入2014年以来,多地都将吸引险资投入基建项目作为投资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强调。而保险机构公开披露的季报、半年报及其它数据也支撑了险资在另类投资,尤其是债权投资计划方面加大配置的举动。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这一现象适应保险公司非标和不动产、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趋势,整体来看虽然对现有投资结构影响不大,但是打开了保险资金未来对另类投资的空间,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收益。有预测认为,未来3年,中国城镇化投融资资金需求量有望达到25万亿元,而保险资金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强、融资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正契合城市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等长期项目的资金需求。分析人士认为,从2014年以来保险资金在债权投资计划方面的配置增加可以看出,随着监管层放权市场和保险业新“国十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码另类投资已明显成为机构乐见的发展方向。随着各地方政府促进险资投资政策的落实和与保险机构深入接洽,保险资金运用可望迎来新的发力点。
保险资金投资模式尝试多样化
保监会政策研究室主任熊志国撰文表示,过去5年,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0.48%。如果未来20年平均增速能够保持在15%,按照资金运用总额20%的比例投入基础设施和不动产,那么保险业可以累计提供资金24万亿元,加上以债券等方式的投资,一共可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约60—80万亿元。
在基建项目中,保险资金正探索包括股权和债权结合在内的多种创新形式,探索资金运用效率的最大化。有分析认为,由于银行、基金、券商都面临严格的监管,为突破传统意义上融资渠道的限制,成立产业基金被视为引入险资投资地方基建项目的良方。据估算,对于以股权方式参与地方基建项目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水平,最多可能出现在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到7%-8%的情况。另一方面,险资对地方融资平台或部分基础设施投融资项目仍持谨慎态度。公开资料显示,部分险企对项目标的、偿债主体、资金额度和期限、担保主体等方面的要求多达20余项。险机构人士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投资多数基建债权项目,总体来说风险可控。但未来一旦投资地方项目数量增长,出于约束风险的需要,相关方会对机构的专业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地方债务审计结果使得险资“输血”地方基建项目引发市场对风险的提醒,而在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保险机构在风险控制方面采取了较高的标准。
监管层也早已意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在上半年就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中偿债能力、融资平台、主体债务集中度、发行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作出警示。有分析认为,考虑到此类投资增长势头,下一步有关部门或将加强相应的监管。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今年以来多地政府明确吸引保险资金支持地方建设项目的规划。而在资金投资中,保险资金投资模式将尝试多样化,加大另类投资配置,多方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