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研究员观察表示,近期不仅涌现了诸如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总收益互换(TRS)等新型工具,而且历来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据一席之地的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预期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业开始加入到发行结构性产品的“大军”之中。
股份制银行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猛增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产品共计1838款,月均发行量约为153款,而2014年截至8月底,各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产品数量已经达到1758款,不仅逼近2013年全年发行量,而且月均发行量达到约219款,环比增幅高达43.14%。
从发行主体来看,2013年外资银行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累计发行量达到981款,占到总发行量比例超过一半,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数量为674款,占比为36.67%。但2014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量增长迅猛,1—8月份共发行结构性产品718款,总数直逼外资银行的729款,不但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54.40%,而且超过647款的全年发行量。
除了股份制银行,其他各类发行主体也不同程度地在结构性产品发行上有所发力,国有银行结构性产品发行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倍达到288款,城市商业银行则基本持平,农村商业银行实现“零”的突破出现了首家发行结构性产品的银行—上海农商行。
指数挂钩型产品爆发式增长
从挂钩标的来看,尽管与2013年相比2014年初以来结构性产品的挂钩标的种类并没有出现显着增加,但是主要的挂钩标的增长及变化均非常明显。整体来看,汇率、指数和利率是挂钩产品最多的三类标的,与之挂钩的产品发行量达到1360款,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高达75%。
其中,汇率仍然是挂钩产品数最多的标的,产品数量达到583款,同比增长21.46%,其中美元兑港币、澳元兑美元以及欧元兑美元是三类挂钩数量最多的挂钩币种,累计占比达到外汇挂钩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的85%以上,恒生银行、南洋商行、东亚银行、广发银行和平安银行都是主要发行机构。
指数挂钩结构性产品是2014年以来增长最为迅猛的一类产品,该类产品截至8月份的发行量达到446款,同比增长超过6倍,其中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结构性产品达到344款,占到该类型产品的七成以上。从发行主体来看,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和平安银行都是沪深300指数挂钩结构性产品的发行主力,仅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的累计发行量就超过了200款,这类挂钩沪深300指数的理财产品主要是银行通过和券商签订收益互换协议来实现理财产品与指数的挂钩。叶林峰指出,这反映出在大资管时代下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日渐多元化。
此外,利率挂钩结构性产品同样是备受市场青睐的品种,该类产品2014年以来的发行量达到331款,同比增长50.45%,该类产品中,挂钩美元3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产品占到绝大多数,这和往年变化不大。从发行主体来看,平安银行、渤海银行和星展银行是该类产品的发行主力。
但各大商业银行历来较为钟爱的黄金以及股票挂钩结构性产品自2014年以来发行势头有所减缓,挂钩上述两类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发行量分别为110款和130款,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下滑约19%和5%。
产品收益结构创新层出不穷
2014年以来,结构性产品的发行数量不仅增长迅速,而且产品收益结构设计业出现了非常多的变化,使得结构性产品的丰富性大大增加,其中不少改进更有利于投资者获得较为稳健的收益。
研究员举例表示,例如今年以来较为流行的“鲨鱼鳍”型结构性产品就是以前从未出现过的类型,。这些产品一改不少结构性产品投资收益与挂钩标的变动方向与走势紧密相连的“传统”,转而更加“关注”挂钩标的的期初与期末价格的关系及其变动幅度。
这类产品通常会以投资起始日挂钩标的的期初价格为标准,分别按照不同或相同的涨、跌幅设定上、下两条价格“边界”,如果挂钩标的在产品运行期间的表现超过边界,那么投资者将获得一个固定的投资收益;如果挂钩标的在产品运行期间的表现没有超过边界,那么投资者将获得上述固定的投资收益加上一个以挂钩标的期末与期初相比涨跌幅绝对值计算的额外收益。从指数表现和投资者获得的到期收益之间的图形关系来看,就像是两个对称的“鲨鱼鳍”,因而得名。
“整体来看,结构性产品在2014年以来的发行提速预示着银行理财正在逐渐朝向摆脱以预期收益为主要发行形式的方向发展,各大商业银行正在推动银行理财朝向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转型。”叶林峰分析表示。
慧择提示:综上可述,我们可以得知,股份制银行结构性产品发行数量猛增,银行结构性理财月均发行量达219款,其中,指数挂钩型产品爆发式增长。此外,有很多银行不断创新产品收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