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基金公司的不断壮大,很多基金公司都开始积极探索新的股权激励制度,其中,很多公司都开始实施全员持股。据了解,永赢基金实现推全员持股,其它公司也不甘落后纷纷效仿。
今年7月份新成立的九泰基金目前就正在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其表示将通过推行“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的模式兼顾股东、管理层和创业员工的长期利益。
8月21日,永赢基金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原来的人民币1.5亿元增至2亿元,其中,4500万元的新增资本由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这意味着基金业首现员工直接持股。
根据公告,新增的5000万资本金中,有4500万元由股东以外的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除总经理、副总及各部门总监外,普通员工也占到相当一部分。
股权激励对于员工来说无疑是定心剂,而原来越多的新成立公司关注到这一块。截至8月28日,已有29家基金公司2014年年中利润被披露,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而人才则是竞争力的关键。在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弱势公司能否通过股权激励逆转局面,还待时间的考验。
永赢股权激励实现全员持股
基金公司股权激励一直是行业在努力的方向,从天弘到中欧,从前海开源到万家,从南方到嘉实,都依托股权激励实现了人才的稳定性。
成立不足1年的永赢基金,也轰轰烈烈地参与了一把。
永赢基金8月21日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原来的人民币1.5亿元增至2亿元,其中,4500万元的新增资本由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这意味着基金业首现员工直接持股。
根据公告,新增的5000万资本金中,外方股东利安资金管理公司将行使优先认缴权,以现金形式出资,按其出资比例认缴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另外的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4500万元由股东以外的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
注册资本变更后,宁波银行出资额为人民币1.35亿元,持股比例由之前的90%变为67.5%;利安资金出资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持股比例仍维持在10%;员工股东合计出资额为人民币4500万元,持股比例为22.5%。
新增的4500万元股权被28名自然人取得,其中总经理宋宜农出资999万元,占比达到4.995%,为高管持股之最,也是唯一持股超过4%的高管,副总经理赵楠出资601万元紧随其后,占比3.005%,分管运营的副总田中甲与自然人赵鹏分别出资555万元和550万元,分别占比2.775%和2.75%。
此外,市场总监袁骏宇、监察稽核总监毛慧、监事会成员徐蔓青分别持股0.5%、1.5%和1.65%。宁波银行方面表示,此次股权激励公司本着自愿的原则,所有员工均有机会,在这28名自然人中,除了总经理、副总、各部门总监外,也有不少仅是公司普通员工,最低出资达到20万/人,占比0.1%。
我们来对比一下中欧和天弘的持股情况,2014年4月25日,首单公募基金股权激励获批。中欧基金当日发布公告称,窦玉明和刘建平持股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9%,周蔚文和许欣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1%,陆文俊出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五位均为中欧基金高管,合计持有公司股本的20%。
而通过6家合伙型公司,200多人持股无疑彰显了天弘作为基金一哥的土豪本质。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出资4200多万元,实际持有天弘基金的股权约2.42%,分管电商的副总周晓明持股比例仅仅次于郭树强,出资2200多万元,持股占比1.75%。天弘基金其余的3位高管中,副总陈钢出资和周晓明一样,但实际持股占比为1.16%;副总宁辰和副总张磊都是出资440多万元,实际持股占比分别为0.23%和0.28%;督察长童建林出资360多万元,实际持股占比约0.28%。
可以看到,虽然从股权激励的金额上永赢基金并不占优,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在持股占比上,永赢则已经超过了这两家公司。
虽然股权激励对于这家去年11月才成立的基金公司来说如同打了一针定心剂,但是从永赢基金官网上可以看到,9个月来永赢仅成立了一只基金产品,即永赢货币,且近半年来无新产品发行。
宁波银行方面表示,自永赢基金成立起,双方股东就一直将公司全员持股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宁波银行放弃行使相应的优先认缴权,而是将机会给员工。”
据沪上同为新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相比永赢公司目前30余人的规模,已有不少新公司已经扩张至70人。“30个人是撑不起一家基金公司的。”
公司的招聘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包括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市场营销岗位、基金子公司项目经理、基金子公司风险管理人员等都是永赢需求的人才。
全员持股这种股权激励模式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员工离开该公司后,股权应该如何处理?
此前国金通用首次发行发起式基金时就曾面临该问题,在投资总监温震宇离职时,按照基金契约其依然必须持有该基金三年,无形之中被套上了枷锁。
关于员工持股的入股、持有、退出等事宜,宁波银行方面并不愿多谈,仅回答“公司股东已经按照《公司法》所规定的原则制订了相应操作细则。”
永赢鑫元实现盈利 广发依旧领跑
对永赢基金来说,人才缺失确实有碍公司发展,但是其上半年的表现却较为亮眼。
宁波银行中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永赢实现营收1510万元,净利润达到31万元,已开始盈利。
当然,永赢并不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出彩的新基金公司,鑫元基金上半年实现营收2209.12万元,净利润达到161.57万元,震惊业内。
扭亏为盈是新基金公司现阶段最大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会被加上3年这样一个时间限制,但鑫元和永赢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盈利,实在给低迷的公募行业带来了振奋的效果。
但据一接近鑫元的人士坦言,该数据并不能成为有效标的。“新公司成立有财政补贴,所以上半年才会显示盈利,这个盈利只是暂时的,到了年底可能依然还是亏损的,我们面临创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也承认,离真正的扭亏为盈还很远。
但是从年中的数据来看,永赢和鑫元确实要比其他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好得多了。
据相关的上市股东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华福基金上半年营收仅240.15万元,净利润为-192.65万元;诺德基金上半年实现营收3461.15万元,净利润亏损269.88万元;纽银梅隆则更甚,上半年营收604.23万元,但是净利润亏损却高达1939.52万元。
此外,8月28日国金证券公布中报称,其控股49%的国金通用上半年实行营收6665.1万元,但净利润依旧亏损693.48万元。
笔者统计后发现,包括8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的民生银行,已有2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控股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利润表现。
总的来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正的共有25家,仅上文提及的四家公司亏损。
广发基金上半年以3.14亿元的净利润傲居榜首,天弘以2.79亿元位居第二,同为广发证券持股的易方达则排名第三,贡献了2.61亿元的净利润。南方和博时净利润也超过2亿元。
前十之外的公司中则以富国1.52亿元的净利润领头,兴全、招商也分别取得1.41亿元和1.28亿元的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基金净利润实现逾50%的大幅增长。相反,同比去年年中的数据,海通证券持股的两家基金公司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滑3.84%和10.85%,富国基金净利润同比微涨0.17%,而海富通基金净利润显着下滑24.62%,利润降幅远超收入。
大恒科技公布的中报也显示,其持股20%的诺安基金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降幅分别为9.11%和11.6%。但值得注意的是,诺安上半年依旧取得了1.26亿元的净利润收入。
部分基金如金鹰、浦银安盛则实现扭亏为盈,分别实现营收9.82亿元和5800万元,净利润则分别达到4482.62万元和300万元。
财通基金则依托非公募方面的大力定增,实现营收1.69亿元,净利润突破1000万元,达到1020.95万元。
股权激励成小公司突围法宝
其实,作为2013年后成立的新公司,永赢和鑫元等基金公司能在成立次年就实现盈利,实属不易。然而从近百家基金公司中突围之艰辛,却是当下这些小基金公司无法回避的现实处境,而基金公司之根本——人员紧张成为最大难题。
以鑫元基金为例,这家成立于2013年8月的基金公司目前只有张明凯1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着鑫源一年定期开放A、鑫元一年定期开放C、鑫元货币A、鑫元货币B、鑫元稳利和鑫元鸿利6只基金产品。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名“一拖多”的基金经理此前毫无公募经验。
2013年3月成立的中加基金与鑫元基金的情况如出一辙。目前中加基金旗下仅有闫沛贤一名基金经理,管理着中加纯债一年A、中加纯债一年C、中加货币A和中加货币C四只产品。同样,闫沛贤亦是公募新人,加入中加之前毫无公募经验。
起用毫无公募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同时打理多只基金,凸显了新成立基金公司在人员方面的紧缺。
针对小公司用人荒的问题,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直言不讳道,“新公司要想存活关键就是要吸引到人才,只要有人,就能发产品,公司就有活路。而吸引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股权激励,所以现在很多新公司在筹备阶段就明确表示要实行股权激励,否则招不到人。”
“小公司突围必须差异化,那怎么才算差异化,其实就看你招到什么人。如果你招到的是量化数一数二的基金经理,那就专门搞量化,特色就出来了。但前提还是你能给人足够的激励机制让人肯到你这里干。”上述总监补充道。
从现有新成立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招揽挽留人才,似乎确已成为不二选择。
今年7月份新成立的九泰基金目前就正在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其表示将通过推行“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的模式兼顾股东、管理层和创业员工的长期利益。
此前,九泰相关人士曾向理财周报笔者表示,“早在筹划设立之初,九泰基金的股东与管理层对员工持股问题就已经达成共识,将推出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持股计划,不仅惠及现有员工,也会为未来员工预留相应的股权。”
据了解,目前九泰基金到岗员工人数已近60人,年底预计接近100人,其中投资研究人员逾20人。这一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新近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能在短时间内招聘如此多人,股权激励功效之大不言而喻。
在九泰之前,创金合信基金公司由于在诞生之初就实行股权激励而引起市场广泛热议。
7月9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金合信”)成立,股东第一创业证券(以下简称“一创”)与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金合信”)分别持股70%、30%,成为首家刚设立即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金合信背后有31名普通合伙人,而这群人正是来自一创资产管理部的核心团队;其中苏彦祝出资比例占34.85%,为第一大股东,其相当于占创金合信总股份10%左右。
针对创金合信此番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苏彦祝曾向理财周报笔者分析,“公募行业人才流动较大,很难积聚持续的人才优势。基金公司是以人力资本为主要资本的行业,员工持股制度可以强化归属感,更加注重长期利益。”
其亦坦承,“员工持股这种形式会对基金公司长期发展产生较为持续的影响,但不能期望短期会立即产生显着效果。”
而能够挖来公募元老级人物王宏远的前海开源,采取的同样是“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的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前海开源还采取双“50/30/20考核体系”,并以基金经理负责制为主,由基金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团队的收入与团队规模成正比。
据了解,目前前海开源基金的已任及拟任基金经理人数已经超过了20人。而目前公开发行的基金产品仅6只,共5名基金经理管理。若20多人齐上阵,未来前海开源的布局将绝不仅限于此。
而接近前海开源的人士亦透露,“未来前海开源或将涉入偏债基金、量化基金、分级基金、海外投资基金等各个领域。”
不过,尽管股权激励看似是能够使小基金公司突围的绝佳途径,但利益各方的分配如何达成一致亦成为不得不考量的问题。归根结底,对小公司而言,前进的道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股权激励风潮劲,永赢股权激励实现全员持股,厂发依旧领跑,而且,股权激励成小公司突围法宝。由此可见,基金公司充分利用好股权激励制,可以带动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今年7月份新成立的九泰基金目前就正在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其表示将通过推行“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的模式兼顾股东、管理层和创业员工的长期利益。
8月21日,永赢基金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原来的人民币1.5亿元增至2亿元,其中,4500万元的新增资本由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这意味着基金业首现员工直接持股。
根据公告,新增的5000万资本金中,有4500万元由股东以外的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除总经理、副总及各部门总监外,普通员工也占到相当一部分。
股权激励对于员工来说无疑是定心剂,而原来越多的新成立公司关注到这一块。截至8月28日,已有29家基金公司2014年年中利润被披露,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而人才则是竞争力的关键。在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弱势公司能否通过股权激励逆转局面,还待时间的考验。
永赢股权激励实现全员持股
基金公司股权激励一直是行业在努力的方向,从天弘到中欧,从前海开源到万家,从南方到嘉实,都依托股权激励实现了人才的稳定性。
成立不足1年的永赢基金,也轰轰烈烈地参与了一把。
永赢基金8月21日公告称,公司注册资本金将由原来的人民币1.5亿元增至2亿元,其中,4500万元的新增资本由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这意味着基金业首现员工直接持股。
根据公告,新增的5000万资本金中,外方股东利安资金管理公司将行使优先认缴权,以现金形式出资,按其出资比例认缴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另外的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4500万元由股东以外的公司员工以现金形式出资。
注册资本变更后,宁波银行出资额为人民币1.35亿元,持股比例由之前的90%变为67.5%;利安资金出资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持股比例仍维持在10%;员工股东合计出资额为人民币4500万元,持股比例为22.5%。
新增的4500万元股权被28名自然人取得,其中总经理宋宜农出资999万元,占比达到4.995%,为高管持股之最,也是唯一持股超过4%的高管,副总经理赵楠出资601万元紧随其后,占比3.005%,分管运营的副总田中甲与自然人赵鹏分别出资555万元和550万元,分别占比2.775%和2.75%。
此外,市场总监袁骏宇、监察稽核总监毛慧、监事会成员徐蔓青分别持股0.5%、1.5%和1.65%。宁波银行方面表示,此次股权激励公司本着自愿的原则,所有员工均有机会,在这28名自然人中,除了总经理、副总、各部门总监外,也有不少仅是公司普通员工,最低出资达到20万/人,占比0.1%。
我们来对比一下中欧和天弘的持股情况,2014年4月25日,首单公募基金股权激励获批。中欧基金当日发布公告称,窦玉明和刘建平持股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9%,周蔚文和许欣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4.1%,陆文俊出资占公司注册资本的2%。五位均为中欧基金高管,合计持有公司股本的20%。
而通过6家合伙型公司,200多人持股无疑彰显了天弘作为基金一哥的土豪本质。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出资4200多万元,实际持有天弘基金的股权约2.42%,分管电商的副总周晓明持股比例仅仅次于郭树强,出资2200多万元,持股占比1.75%。天弘基金其余的3位高管中,副总陈钢出资和周晓明一样,但实际持股占比为1.16%;副总宁辰和副总张磊都是出资440多万元,实际持股占比分别为0.23%和0.28%;督察长童建林出资360多万元,实际持股占比约0.28%。
可以看到,虽然从股权激励的金额上永赢基金并不占优,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在持股占比上,永赢则已经超过了这两家公司。
虽然股权激励对于这家去年11月才成立的基金公司来说如同打了一针定心剂,但是从永赢基金官网上可以看到,9个月来永赢仅成立了一只基金产品,即永赢货币,且近半年来无新产品发行。
宁波银行方面表示,自永赢基金成立起,双方股东就一直将公司全员持股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宁波银行放弃行使相应的优先认缴权,而是将机会给员工。”
据沪上同为新基金公司的人士透露,相比永赢公司目前30余人的规模,已有不少新公司已经扩张至70人。“30个人是撑不起一家基金公司的。”
公司的招聘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包括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市场营销岗位、基金子公司项目经理、基金子公司风险管理人员等都是永赢需求的人才。
全员持股这种股权激励模式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当员工离开该公司后,股权应该如何处理?
此前国金通用首次发行发起式基金时就曾面临该问题,在投资总监温震宇离职时,按照基金契约其依然必须持有该基金三年,无形之中被套上了枷锁。
关于员工持股的入股、持有、退出等事宜,宁波银行方面并不愿多谈,仅回答“公司股东已经按照《公司法》所规定的原则制订了相应操作细则。”
永赢鑫元实现盈利 广发依旧领跑
对永赢基金来说,人才缺失确实有碍公司发展,但是其上半年的表现却较为亮眼。
宁波银行中报显示,2014年上半年永赢实现营收1510万元,净利润达到31万元,已开始盈利。
当然,永赢并不是今年上半年唯一出彩的新基金公司,鑫元基金上半年实现营收2209.12万元,净利润达到161.57万元,震惊业内。
扭亏为盈是新基金公司现阶段最大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会被加上3年这样一个时间限制,但鑫元和永赢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盈利,实在给低迷的公募行业带来了振奋的效果。
但据一接近鑫元的人士坦言,该数据并不能成为有效标的。“新公司成立有财政补贴,所以上半年才会显示盈利,这个盈利只是暂时的,到了年底可能依然还是亏损的,我们面临创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人士也承认,离真正的扭亏为盈还很远。
但是从年中的数据来看,永赢和鑫元确实要比其他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好得多了。
据相关的上市股东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华福基金上半年营收仅240.15万元,净利润为-192.65万元;诺德基金上半年实现营收3461.15万元,净利润亏损269.88万元;纽银梅隆则更甚,上半年营收604.23万元,但是净利润亏损却高达1939.52万元。
此外,8月28日国金证券公布中报称,其控股49%的国金通用上半年实行营收6665.1万元,但净利润依旧亏损693.48万元。
笔者统计后发现,包括8月28日晚间发布公告的民生银行,已有2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控股基金公司上半年的利润表现。
总的来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正的共有25家,仅上文提及的四家公司亏损。
广发基金上半年以3.14亿元的净利润傲居榜首,天弘以2.79亿元位居第二,同为广发证券持股的易方达则排名第三,贡献了2.61亿元的净利润。南方和博时净利润也超过2亿元。
前十之外的公司中则以富国1.52亿元的净利润领头,兴全、招商也分别取得1.41亿元和1.28亿元的净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基金净利润实现逾50%的大幅增长。相反,同比去年年中的数据,海通证券持股的两家基金公司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下滑3.84%和10.85%,富国基金净利润同比微涨0.17%,而海富通基金净利润显着下滑24.62%,利润降幅远超收入。
大恒科技公布的中报也显示,其持股20%的诺安基金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降幅分别为9.11%和11.6%。但值得注意的是,诺安上半年依旧取得了1.26亿元的净利润收入。
部分基金如金鹰、浦银安盛则实现扭亏为盈,分别实现营收9.82亿元和5800万元,净利润则分别达到4482.62万元和300万元。
财通基金则依托非公募方面的大力定增,实现营收1.69亿元,净利润突破1000万元,达到1020.95万元。
股权激励成小公司突围法宝
其实,作为2013年后成立的新公司,永赢和鑫元等基金公司能在成立次年就实现盈利,实属不易。然而从近百家基金公司中突围之艰辛,却是当下这些小基金公司无法回避的现实处境,而基金公司之根本——人员紧张成为最大难题。
以鑫元基金为例,这家成立于2013年8月的基金公司目前只有张明凯1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着鑫源一年定期开放A、鑫元一年定期开放C、鑫元货币A、鑫元货币B、鑫元稳利和鑫元鸿利6只基金产品。而据公开资料显示,这名“一拖多”的基金经理此前毫无公募经验。
2013年3月成立的中加基金与鑫元基金的情况如出一辙。目前中加基金旗下仅有闫沛贤一名基金经理,管理着中加纯债一年A、中加纯债一年C、中加货币A和中加货币C四只产品。同样,闫沛贤亦是公募新人,加入中加之前毫无公募经验。
起用毫无公募管理经验的基金经理同时打理多只基金,凸显了新成立基金公司在人员方面的紧缺。
针对小公司用人荒的问题,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直言不讳道,“新公司要想存活关键就是要吸引到人才,只要有人,就能发产品,公司就有活路。而吸引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股权激励,所以现在很多新公司在筹备阶段就明确表示要实行股权激励,否则招不到人。”
“小公司突围必须差异化,那怎么才算差异化,其实就看你招到什么人。如果你招到的是量化数一数二的基金经理,那就专门搞量化,特色就出来了。但前提还是你能给人足够的激励机制让人肯到你这里干。”上述总监补充道。
从现有新成立基金公司的情况来看,通过实施股权激励来招揽挽留人才,似乎确已成为不二选择。
今年7月份新成立的九泰基金目前就正在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其表示将通过推行“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的模式兼顾股东、管理层和创业员工的长期利益。
此前,九泰相关人士曾向理财周报笔者表示,“早在筹划设立之初,九泰基金的股东与管理层对员工持股问题就已经达成共识,将推出管理层和核心员工持股计划,不仅惠及现有员工,也会为未来员工预留相应的股权。”
据了解,目前九泰基金到岗员工人数已近60人,年底预计接近100人,其中投资研究人员逾20人。这一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新近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能在短时间内招聘如此多人,股权激励功效之大不言而喻。
在九泰之前,创金合信基金公司由于在诞生之初就实行股权激励而引起市场广泛热议。
7月9日,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金合信”)成立,股东第一创业证券(以下简称“一创”)与深圳市金合信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金合信”)分别持股70%、30%,成为首家刚设立即实施股权激励的基金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金合信背后有31名普通合伙人,而这群人正是来自一创资产管理部的核心团队;其中苏彦祝出资比例占34.85%,为第一大股东,其相当于占创金合信总股份10%左右。
针对创金合信此番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苏彦祝曾向理财周报笔者分析,“公募行业人才流动较大,很难积聚持续的人才优势。基金公司是以人力资本为主要资本的行业,员工持股制度可以强化归属感,更加注重长期利益。”
其亦坦承,“员工持股这种形式会对基金公司长期发展产生较为持续的影响,但不能期望短期会立即产生显着效果。”
而能够挖来公募元老级人物王宏远的前海开源,采取的同样是“股权激励+事业部制”的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前海开源还采取双“50/30/20考核体系”,并以基金经理负责制为主,由基金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团队的收入与团队规模成正比。
据了解,目前前海开源基金的已任及拟任基金经理人数已经超过了20人。而目前公开发行的基金产品仅6只,共5名基金经理管理。若20多人齐上阵,未来前海开源的布局将绝不仅限于此。
而接近前海开源的人士亦透露,“未来前海开源或将涉入偏债基金、量化基金、分级基金、海外投资基金等各个领域。”
不过,尽管股权激励看似是能够使小基金公司突围的绝佳途径,但利益各方的分配如何达成一致亦成为不得不考量的问题。归根结底,对小公司而言,前进的道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股权激励风潮劲,永赢股权激励实现全员持股,厂发依旧领跑,而且,股权激励成小公司突围法宝。由此可见,基金公司充分利用好股权激励制,可以带动公司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