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谓的"道",不能仅理解为"道义","方法"、"手段"也该是其应有之意,仅存道义之心,而无理财圣手,富豪也会沦为乞丐,反之,乞丐也会有朝一日变富豪。目前市场上,理财品种如此繁杂,如何取舍就成了困扰多数人的最大问题。对于理财这一系统工程我们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普通百姓有必要投资吗?"我们每月就那么点工资,除去柴米油盐基本开销,剩不了多少,就是去投资,也赚不了多少,而且还麻烦。"这是大多工薪阶层拒绝投资的主要理由。这时我们不妨再加问一句"你想当富豪吗?"如果想,就需具备富豪的基本素质--赚钱的能力,而该能力的培养是靠点滴经验的积累所得,如果不去投资,财技是无法得到提高的,今后即使真正的机会到来,也会因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
投资不等于理财"我都买股票了,所以我当然会投资理财了"。
生活中,"投资理财"往往作为一个词组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中,其实二者内涵并不相同,也不是并列关系,投资是理财的下位概念。理财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中长期的财富安排,目的是为了财产的保值增值,"理财"这一概念本身就具有风险厌恶的属性,因为人生是搏不起的,理财的安排就是给今后不可预知的人生加上个减震装置;投资仅仅是其中一种手段而已,而且往往是高风险的、短期的阶段性行为,是孤注一掷的,是在与他人博弈中获利,而理财并不排斥投资,但过分强调投资会影响到家庭的财务安全。
管理财富的落脚点是提高生活品质"我们辛苦地赚钱,玩命地工作,还不是为了过得好点?因此能省则省,现在少花点,今后才踏实。"父辈的观念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与当今社会的主流观点有所偏离。辛苦地工作和赚钱无疑是为了家庭和养老,但更是为了提高当前的生活质量。财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合理消费,提高生活品质,这既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而精神愉悦越来越被看重。正确的理财观决不是做葛朗台式的守财奴,而是通过财务规划,明确家庭合理开支,未雨绸缪与适度享乐结合,达到开心工作,快乐生活的目的。
通过长期投资来实现高收益是种理想"现在不都讲价值投资吗,那我干脆买股票,长期持有,既得分红,还能获得上涨带来的价差利润。"想法确实不错,但谁能保证所买的股票真是被市场所低估的呢?况且就目前的中国股市来说,投机远远大于投资,大大小小的庄家早已布好陷阱等人来落网了,更不用说长期投资需要对股市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中国具备条件能看清大盘的又有几人?即便在世界范围来看,敢说看懂股市的也不过巴菲特、索罗斯等寥寥数人。因此,在家庭理财中,股票可以买,但不是核心的工具。
"那基金总该可以了吧,现在好多人都在买,而且也赚钱了。"别人赚钱,并不代表自己也能赚,现在赚,也不能保证以后也赚。买基金是很专业的一件事情,决不是跟风就可以的,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去买基金,他们只凭感性的认识,而金融市场是要靠理性来把握的。基金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二八法则在此同样适用。
所以说,股票和基金是可以买的,但要做好财务组合和资产配置。拿出小部分的钱去买高风险的产品,少部分的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剩下的做储蓄。
购买商业保险是稳健实现财务目标的途径"那我买保险又能得到什么呢?"保险绝不是一种投资,而是一种避险工具。拿分红型的险种来说,它是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是为10年、20年后做规划的。
"买了分红保险,有没有可能一分钱的分红也拿不到呢?"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打个比方,你做企业做了六七年了,是否会因为某一年没有利润就停办了呢,相信一定不会的。分红保险是长期的投资,强调的是长期的综合收益。
为什么保险公司的投资型产品种类较少,而且收益不那么高呢?这正体现了保险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保险行业都在严密监控保险企业的运作。目前的投资环境还不够成熟,保险资金不能冒险去做高风险的投资。所以,保险公司是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