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了解,2014年一季度,有32款理财产品未达到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全部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而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平均收益率为4.82%,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则为5.15%。
最近,媒体报道了有关结构性理财产品无法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的情况,让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备感压力。其实,结构性理财产品有其特殊性,能否达到最高预期收益与挂钩标的、产品结构有关。
银率网数据显示,进入4月份后,共有4180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2993款披露到期收益数据。在披露的数据中,有22款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同样均为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当舆论压力纷纷投向结构性市场时,或许我们应该更客观地来认识这一种特殊的理财产品。
别受预期收益的诱惑
我们发现,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结构性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往往在同期产品中位列前茅,就以4月22款实际收益率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产品为例,有一些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就颇为诱人。比如广发银行“欢欣鼓舞”2014年第4期(沪深300指数期末看涨连续型带触碰条款)人民币理财计划预期最高收益率12%、平安银行“平安财富-私行专享结构性(保本挂钩ETF)2014年5期人民币理财”预期最高收益率10%。
不过,银行理财专家提醒说,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与传统产品的预期收益有着很大的不同,而这正是“结构性”的特点所在。
我们先来说个简单的事情:王先生买了一款年利率6%的产品,100元一年后变成106元。他如果拿出其中1元钱再买一个彩票,中奖了可得奖金5元,没有中奖就等于白白浪费1元。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要么100元最终拿到105元,要么拿到110元。
其实,这个例子就告诉了你什么是结构性。再专业一点说,结构性理财需要有可以生息的、安全的基础资产(比如债券、固定收益类资产等),然后付出一定成本,买一个衍生工具比如期权,然后最后的结果是,要么保本,要么赚很多。
从结构性产品的设计理念可以看出,此类产品的优点是能够精确锁定最低收益,同时扩大获利空间,而最终能否获得最高收益就要看对市场的判断是否准确。
这一概念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也有比较清楚地呈现。通常,产品说明会告诉你,当挂钩标的触碰到怎样的界限(或进入怎样的范围内)时,产品会产生最高收益可能,而如果没有触碰到(或没有进入某个区域),最低收益可能又会是多少。
高收益还需专业知识
实际上,结构性产品的设计理念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你不是抱着试试运气的心态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那么一定要对挂钩标的未来市场走势以及产品本身的结构设计(触碰事件发生概率)有比较准确的拿捏。
目前,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比较常见的包括黄金、汇率、境内股票指数等,一些银行可能会针对某一标的推出两款反向判断的产品,这就考验投资者的眼光了。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的价值。银行理财专家认为,金融市场的专业门槛经常让不少有投资意向的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但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有望让非专业投资者间接投资于专业金融市场,并获得稳健收益。
慧择提示:通过上面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结构性理财产品一直在银行理财市场上显得有些“另类”。预期收益往往很醒目,但结果有时却让人很失望。面对高收益我们还是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