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置房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地均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安置房建设模式。目前国内安置房建设模式主要有:“杭州模式”、“淮安模式”、“南通模式”等。下面就针对这几个安置房建设模式做简要介绍。

  安置房建设模式:“杭州模式”
  当前在全国最具影响的是“杭州模式”。杭州的实践经验表明,要加快拆迁安置房建设,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地从那里来,钱从那里来,人往那里去,手续怎么办,安置怎么快”五大难题。为化解这五大难题,杭州市坚持以民主民生为根本,实行“市级统筹,部门配合,多主体实施”的建设管理体制。该体制突出大项目带动,完善政策保障,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建委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大项目带动”,一揽子解决拆迁安置房“五大难题”,成为“杭州模式”的最大特色。充分利用大项目审批手续统一打包优势,可以切实加快拆迁安置房项目前期审批手续办理,有效解决“手续怎么办”的难题。依托大项目整体推进、不留死角的运行模式,形成建设主体共同出资参与大项目和拆迁安置房建设的局面,统筹解决建设资金筹措与平衡,缓解“地从那里来”、“人往那里去”、“钱从那里来”的难题。结合大项目推进,及时配套基础设施,降低拆迁安置房小区接入大市政配套成本,加快了回迁安置进程,有效化解“安置怎么快”的难题。杭州市滨江区的“同步安置法”、“提前安置法”,一改过去的“人等房”,变为现今的“房等人”。
  “杭州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在解决农转非居民的安置房过程中,充分考虑被拆迁居民的合理权益,公平公正对待这部分弱势群体。根据这种模式,一户农转非的居民,一般都有三套拆迁安置房:一套自己居住,一套出租,一套出售。从而为他们在城市安家落户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实现向市民的顺利转化。他们的经验就是:要破解安置难,关键是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将工作做到安置群众的心坎里。

  安置房建设模式:“淮安模式”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在实践中感悟到,采取“开发商代建、政府回购”的方式,不仅过渡周期长,而且政府回收成本高,房屋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它们采取“政府搭台、部门操作”的新模式,即由政府征地拆迁,有关职能部门承担建设任务,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不足之处。为了让安置房建得快、建得好,他们采取“拆迁未动,规划先行”策略,在实际操作中,凡是开工建设的每一幢安置房,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监督,有效保证安置房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他们还将所有安置小区建设用地使用权,通过国土部门公开挂牌出让,城市资产公司承担摘牌等形式取得。这样,拆迁户入住后即拥有土地证、房产证,房屋可以随时上市公开交易。

  安置房建设模式:“南通模式”
  在安置房建设资金筹措方面,江苏省南通市则创出拆迁安置房融资新模式。2008年12月,南通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拆迁安置房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推进拆迁安置房建设三大机制:完善拆迁需求和建设计划的平衡适配机制;健全地块选址定点的综合论证机制;探索带方案出让用地的操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防下滑兼顾防风险”、“管项目同时管资金”的具有“兼防同管”特色的融资新模式:银行在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新,让政府有效参与管理项目资金调控功能;政府从四个方面实行开放管理,让银行有效介入项目管控,确保贷款安全使用,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群众赢:可以妥善安置上万户拆迁群众早日搬进新屋;政府赢:可带动经济持续增长,改善民生状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银行赢:可以防范风险,扩大了市场份额,树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企业赢:企业融资难题得以破解,增强了发展动力和市场信心。

  从上述可以看出,这三种安置房建设模式的发展侧重点均有所不同,“杭州模式”主要是借助大项目带动,“淮安模式”采用政府搭台,部门操作,而“南通模式”则是多方融资,兼防同管。专家指出,各地在推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需选择适合的安置房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