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安置房数量明显增多,安置房买卖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安置房属于保障性住房的一种,也是国家民生工程的一项,这使得安置房买卖存在一定的风险。那么,安置房买卖风险有哪些呢?

  安置房买卖风险一:法律风险
  在法律上对安置房的交易限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产权证,一个是交易时间的限制。
  产权证的限制,是指所交易的房屋是否已经取得房地产权证。处理受是否取得产权证限制外,还有就是时间的限制。一般来说,取得小产权证且满三年的可以上市交易。如果取得小产证未满三年,那就要符合两个条件才可以交易:①动迁安置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房地产权证满三年;②被动迁居民家庭签订拆迁 补偿安置协议满三年。
  在没有产权的情况下交易,由于交易无法达到交付的标准,所以这时候交易是处于债权的层面上,房屋的取得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也无法阻挡房屋业主一房两卖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实际占有、约定较高的违约金等方式,以增强权利保护。
  在由于受到时间限制的风险,也可以参照以上方式降低风险。

  安置房买卖风险二:交易成本的增加
  安置房由于其社会保障的属性,其转让是可能涉及迁安置房享受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等费用的补齐,例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契税、交易所得税等费用,从而增加了交易时限的成本,而这部分费用的分担往往也会落到购房者的身上。

  安置房买卖风险三:“人”的风险
  由于交易为实际完成,交易周期太长,可能出现许多不确定的风险。
  共有权人的共有权主张,这个风险可以在交易前查看房屋产权证,或由其共有人共同签署房屋买卖合同。
  直接交易人死亡,这是涉及到财产的承继人继续协助履行合同的问题。如果其不协助办理,就会是房屋交易的实现出现波折。

  安置房买卖风险四:政策风险
  由于交易周期较长,在出现政府拆迁时,购买者由于没有任何的产权证明,其权利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安置房买卖风险五:市场风险
  主要就是房产价格的波动,价格上涨时,出卖人的违约风险增加。价格下跌时,买受人的权利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

  安置房买卖风险主要就是以上五点,专家提醒市民,想要避开安置房买卖风险,在购买时需调查清楚其土地性质,安置性质,产权证的办理等,要综合考虑其交易风险,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