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30年后,谁养你!
退休政策算计太多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并向其中有特殊困难的群体适当倾斜。这已是我国自2005年起连续10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这种政策取向不是一个很令人鼓舞的成果,它解决不了多大问题。虽然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金的缴费年限是15年,但在至少我所知道的一般的地方,比如上海、广州,基本上是不可能缴到15年就不缴的,现在基本的政策是必须缴到60岁,缴到退休了才可以不再缴费。所以现在绝大多数人的缴费是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的。也不知道这个政策会将缴费年限延长多少年,是延长到20年、30年,现在还不知道。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个人、单位与政府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险筹资体系,但这一体系发展得不健全、不平衡甚至不公正。社会养老面临着资金空缺的经济难题,在养老政策的经济理性方面,制度不全,机制不活,体制不善,适应时代需求的社会养老政策亟须开创和革新。
养老保险机构养老保险费入不敷出
我国养老保险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个人账户”的运行模式,但是这个模式意味着正在工作的一代人,既要为已经退休的人提供养老金,又要为自己积累养老金,这几乎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因此,实际上养老保险机构每年从个人和单位收取的养老保险费是入不敷出的,这个“缺口”从1997年的50亿元逐渐增加到2011年的2200多亿元。但《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基金是由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筹资的,所以在国家财政给予补贴后,这个“缺口”就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因为每年都把个人交费和单位缴费筹集的资金都发出去了,所以就形成了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有研究表明,养老保险的“空账”已经达到1.7万亿。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实际上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一直是“现收现支”的,就是当年收取的费用,当年就发出去了。“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只是一个养老金领取的计算方法。所以,所谓“空账”也并不是特别可怕的事情。当然,从长远看,我们的制度也应该进行调整,更加适应老龄化发展的趋势。
养老金规划的三部曲
在了解退休政策后,民众需要掌握以下养老金规划三部曲。
首先,我们要利用各类预估数据,计算所需养老金总额和资金缺口,这是进行养老金规划的基础。具体而言,就是利用预估出的退休后收入和支出数据,再结合预计的通胀率、预计退休年龄和所需退休金年期,就可以计算出所需退休金总额和养老金缺口。
其次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选择养老规划工具。因为养老规划涉及的时间很长,既包括从现在开始准备养老金的阶段,也包括在退休后使用养老金的阶段,因此合理选择规划工具就变得非常重要。常见的用于养老规划的投资工具包括银行储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此外还有一些保险工具如年金保险、万能保险等。这些产品有各自的作用和优缺点,我们在进行工具的选择时,可以采用组合方式,根据自己的资产特点、投资专长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几种工具并建立起养老组合。
最后,我们需要对养老金规划组合的定期回顾,并根据市场情况和实际需求积极调整,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养老金累积目标的实现。
应对退休政策中的社会养老金缺口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养老金规划,需要依靠科学的方法才能为退休后做好更充足的准备,让自己有一个高品质的退休生活。只要我们牢记四个养老金规划要点,并积极实施规划三部曲,就能够让自己的养老金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早日实现退休规划目标。
慧择提示:每个人几乎都向往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但是在现有退休政策下,民众未来养老还需要“另谋出路”,而制定一个退休养老规划是其中的关键。同时,无论人们对养老规划的态度有多大的不同,但无可争辩的是,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养老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而是否有合理的退休养老规划将决定您未来晚年的生活品质,不受退休政策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