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30年后,谁养你!
一、双轨制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不公平感
2014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继续增加10%,这是从2005年以来至今连续10年增加10%。企业退休人员的月平均养老金从2005年的714元,提高到2014年的2000元左右,增加了两倍多。
2014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显示,尽管实现十连涨,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相对水平仍然较低。
一般用养老金领取额与社会平均工资或者自身工资的比值衡量养老金水平,也被称为养老金替代率。一般认为替代率水平达到70%左右,才能保持参保者退休前后生活水平基本不变;如果替代率在40%-50%以下,则退休者的基本生活将面临困难。
我国企业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在上世纪末还能维持在70%左右,但是此后持续下降,即便是经过十年的连续调整提高,替代率还是下降到了目前的45%左右。
原因在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增长更为迅速,近些年来始终保持在10%以上,2012年有所下降,全国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增速也分别达到了11.9%和17.1%。因此,尽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连续十年增加了了10%,但相对水平不断下降。
二、物价上涨更为敏感
过快的物价上涨部分抵消了养老金待遇提高。2014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表明,退休人员收入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养老金,因此对于物价的上涨更为敏感。
近些年来,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连续上涨,无形中减少了老百姓的购买力。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老年人的消费中,医疗支出占的比重较大,而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为突出,进一步抵消了养老金的增长。
2014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表明,养老金双轨制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不公平感。目前公务员退休金水平大大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初始状态的差距过大背景下,尽管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连涨,但两者的差距还是难以改变。
而且,企业养老金待遇提高的同时,公务员也退休金待遇也在相应提高,可能进一步扩大两者差距,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不公平感。
三、真正改善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必须内外兼修
一方面建立企业养老金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即将待遇调整比例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相挂钩,使得企业退休人员能够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从2014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来看,必须推进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消除企业退休人员与公务员养老金过大差距,真正促进社会公平。
四、养老金调整还需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优势
第一,从现有改革方案可以看出,养老金调整试点进展十分缓慢,一些矛盾问题依然突出,民众要想真正将养老问题解决,要能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首先,就近几年来养老金调整来看,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还是存在突出问题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去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民众的投保热情不断提高,这与养老金市场“过冷”呈现鲜明对比。
第二,社保只管温饱只够“喝粥”,养老不仅不能防老还可能要来“啃老”。
这些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因为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收不抵支的现状,决定了社保养老只能满足退休者较低水平的养老需求。
第三,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等,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我国目前养老金调整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没有企业年金,因此个人储备专项养老金显得尤为重要。
慧择提示:从国家的养老金调整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养老问题并非依靠简单的几个养老金调整政策就能有效解决的。双轨制带来的民众不公平感以及物价上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民众不能仅仅将目光关注于养老金调整,还要进行适当的商业“投资”,选择合适的养老保险保障。